• 55阅读
  • 0回复

独特的草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4
第3版()
专栏:

独特的草鞋
新华社记者 戚休
我们打着赤脚来,
来买一双花草鞋,
伯伯叔叔快点打呀,
我穿起好看的花草鞋,
去跳七月场。
距贵阳城五十多里的石板哨寨的一群姑娘,来到贵阳市北街一家编织、出售草鞋的店子里,唱着这支歌。悦耳的歌声感动着编织草鞋的师傅们,他们不由得加快手脚,为姑娘们编出称心如意的花草鞋。
这家草鞋店设在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居住在贵阳市郊区一带的苗族和布依族青年男女,从数十里以外络绎不绝地来这里定做或购买草鞋。有的半夜来叫门,有的从早到晚守候在这里,有的为拿到一双草鞋,坐在编草鞋师的身旁,为师傅们唱着山歌。
贵州山区,多数农民都要在冬季农闲时期打好上百双草鞋,备足一年之用。不过一般农民打的草鞋,大多不耐穿,几天就坏。贵阳市北街草鞋店的草鞋,耐穿异常,农民或者搬运工人穿这种草鞋能穿一两个月。耐穿的原因,一方面是编织师的编织技术高;另一方面是他们专选高寒山区韧性很强的晚米草作材料,并且在鞋的前掌和后跟间夹一条条碎皮子。这种鞋,不仅耐穿,而且防滑,最适宜在“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山区穿用。
贵阳城郊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所以喜爱这种草鞋,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只要看看他们选购和订制的各式各样满花草鞋,就能猜到一些。鞋子上不仅用各种彩带编成鞋耳,而且编织出具有苗族和布依族特有风格的图案花纹。原来,这是这一带苗族和布依族男女青年在跳场、游方等社交活动中最讲究的鞋子。如果在旧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四月八、七月七等重大的传统节日里,年轻姑娘能穿上这样的草鞋去赶场,就十分称心如意了。男女青年订情,也以草鞋作为一项珍贵礼物。8月初的一天,一位姓张的布依族后生,带着五彩丝带来到鞋店,要求配制一双花草鞋。师傅们说临时赶不出来,小伙子焦急无奈,只好向师傅们吐露真情。原来,他是从离城九十里的狗场寨赶来,订制订婚礼物的。凡是碰到这样的要求,师傅们就是晚吃饭、少睡觉也要为年轻人赶制。草鞋店的第一把高手郑海云的草鞋编得最好,小伙子韦志升买了郑海云师傅刚出手的草鞋,高兴得从挎包里取出一瓶果子酒,打开盖子递给郑海云,说:“老伯伯,你为我们打的草鞋真好,来,喝一口吧!”
老师傅谢宗元,很了解贵阳市郊区兄弟民族对草鞋的要求和喜好,还懂得了许多苗话和布依话。他的妻子是专为姑娘们编织花草鞋的老手。也因为他们夫妻最能耐心听取姑娘们的要求,姑娘们都特别愿意找他们。他们俩的身后都挂着许多五颜六色宽窄不同的丝带,这都是小伙子和姑娘们,要求他们在草鞋上配编彩花的。7月底的一天,石板哨的三个姑娘,和谢宗元谈了一个多钟头,向谢师傅提出要求,谢宗元答应让她们六天以后来取货,她们才满意地走开。
不了解情况的人,一听说打草鞋,就以为不是什么高超的手艺,其实这里头的多数工人都是几代的草鞋工人了,许多人是从八、九岁起就跟父母打杂学艺。最近工人们为更好地满足兄弟民族对草鞋的特殊需要,正改进经营管理,悉心研究兄弟民族的图案花纹,以提高这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