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天津市戏曲艺术出现生动活泼景象 各流派舞台献艺 老剧目再现青春 演员的学习研究空气更加浓厚,前辈艺人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得到发扬和继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4
第4版()
专栏:

天津市戏曲艺术出现生动活泼景象
各流派舞台献艺 老剧目再现青春
演员的学习研究空气更加浓厚,前辈艺人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得到发扬和继承
本报天津23日电 今年夏季,天津市的戏曲艺术呈现了一片生动活泼的新景象。今年夏季的戏曲演出,一变过去盛夏为淡季的情况,全市各剧场的上座率,不仅高于往年的夏季,而且比演出的盛季还好。
天津市戏曲演员,为了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不断丰富上演剧目。几个月来,大家在积极挖掘整理和恢复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创造和改编了一批新剧目。全市各戏曲艺术团体,从5月份到现在,先后在两次轮换上演剧目中,分别演出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豫剧以及曲艺等节目。各剧种、曲种每天都有吸引观众的精采节目演出。素以表演见长的著名京剧演员厉慧良,先后上演的《长板坡》、《钟馗嫁妹》、《艳阳楼》、《铁龙山》、《状元印》等,都是他久未演出的拿手好戏。经过厉慧良苦心钻研,在这些戏里,他比较成功地刻划了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所表演的舞蹈身段,轻松洒脱、干净利落,造型十分优美。其他像厉慧良和张世麟合作演出的新整理改编的《岳飞与杨再兴》,丁至云主演的《状元媒》以及小花脸戏《飞虎山》、刀马戏《棋盘山》等,也都各具特色。
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剧团和天津市戏曲学校相继举行了“百戏汇报演出”,使得天津剧坛愈加活跃。这些青少年演员在短短的二、三年的时间里,学习并演出这么多的戏,被人们视为天津戏剧界可喜的新景象。小演员们演出了不少几乎失传的老剧目,在继承老一辈艺人的表演技术和演唱技巧上,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像小百花剧团演出的穷生戏的唱腔、武戏中深具功夫的动作,以及花旦戏的转眼珠、耍辫穗、走花梆子等舞蹈身段和技巧,都是河北梆子剧种的传统表演艺术。天津市戏曲学校学员演出的由南方著名昆曲家徐凌云亲授的《偷桃盗丹》、《借茶》、侯永奎教的《林冲夜奔》,也都获得了好评。
随着上演剧目的增多,演员在艺术实践中,视野和思路更加开阔了。曾经被有的人认为“家底”比较薄的评剧艺术,这次也显示了它雄厚的“家底”。7月份,天津市评剧院集中了全院各流派的主要演员和担任教学工作的老艺人,演出了二十八个传统老剧目。由于这些老戏具有朴素的地方特色,加上在唱腔和表演上表现了风格各异的各个流派的特长,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著名评剧演员鲜灵霞演出的《杜十娘》和《井台会》,以她天赋的高亢嘹亮的嗓音,表演的悲哀腔调,刚柔并济、抑扬顿挫,在悲哀的情绪中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这次挖掘和演出,评剧院不仅使得上演剧目丰富多采了,而且增加了一批具有各个流派特点的保留节目。由于演员都投入了挖掘整理和创造改编新剧目和演出的活动,艺术上的探讨、学习和研究的风气也就浓厚起来了。在评剧传统节目展览演出的时候,演员们下了装以后,就到前台观摩其他演员的演出。有的演员在演出当中,还互相订立了说戏的合同,来认真学习各家各派的长处。京剧演员王紫玲为了掌握刀马旦戏的表演技巧,每天散戏之后就到河北省京昆剧团,向著名演员宋德珠学习舞蹈身段。京剧演员厉慧良在排戏的时候,经常和演员、弦师认真研究讨论,每个情节甚至每个动作,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达不到要求决不和观众见面。
通过这一段积极挖掘整理、恢复和创作新剧目的活动,各剧种都继承了一批有传统艺术特色的优秀剧目。前辈艺人的一些唱腔和表演艺术,也得到发扬和继承。因此不仅活跃了剧坛的演出,而且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各剧种的艺术,探讨各剧种的艺术规律,积累了不少材料。(附图片)
天津“小百花”剧团演出的刀马旦和武生戏《七星庙》。李桂珍(左)饰佘赛花,徐东才饰杨继业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