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信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5
第8版()
专栏:在革命博物馆里

信念
袁鹰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这是红四方面第三十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何芳泽同志当年在川陕根据地达县梓桐乡当时三十军政治部驻地门口刻的一副对联。我们今天看到它,却不是在大巴山区的红色乡,而是在首都壮丽巍峨的革命博物馆。
从梓桐乡到北京,不是一条普通的山路,这是一条红色的道路,是一条闪着革命红光、经历过斗争暴风雨的崎岖道路!
这副对联使我想起《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当欧洲资产阶级还是十分强大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预见到它的灭亡,预见到“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颤抖”的日子一定要到来。1890年5月1日,恩格斯为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写序言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四十二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在无产阶级带着本身要求发动起来的第一次革命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两洲无产阶级正在检阅着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即在法律上确立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尔后又经1889年巴黎工人国际代表大会再度宣布过的八小时标准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资本家和地主们知道: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真正已经联合起来了。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这里以凯歌似的豪情,宣告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四十二年国际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从涓涓的小溪汇合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恩格斯当时还没有说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事情。现在,又是七十年过去了,世界变得怎么样了呢?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们,不管愿意不愿意,已经深深地感到:共产主义,再不是一个只在欧洲游荡着的怪影,而是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一土地的日益强大、难与为敌的力量了!
当我们看到南湖那只木船的模型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井冈山和瑞金的照片的时候,当我们看到那些梭标、土枪、马灯和红旗的时候,谁不是心潮起伏、情意奔腾,好像一下子又明白了许多事情,许多道理。在旧中国漫长的年代里,阴霾满天,豺狼遍地,然而,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高瞻远瞩,已经看到了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看到了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婴儿,看到了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并且不断地用这种崇高的、坚强的信念鼓舞所有的革命者。
何芳泽同志刻在梓桐乡一家地主门口的这副对联,不是同样地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然赢得胜利的坚强信念吗?古往今来,多少为人民事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先驱者身上,都闪耀着这种崇高的精神的光辉。就在这革命博物馆里,我们也看到一幅义和团英雄们慷慨就义的珍贵的照片。那个光着上身的义士,交叉着双臂,从容地走向刑场。他的嘴角还挂着微笑,眉宇间显露着一股凛然而又坦然的英气。他的周围,一片刀光剑影,站满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的刽子手,然而,他的神色那么安详,仿佛跟前正展现着一幅人民坐江山的宏伟的画卷。这就是文天祥在六百八十年前所歌颂的“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正气!
试想一想:三十年前,在四面都被敌人包围的偏僻山区里,既无充足的粮草,又无强大的武器,离开党中央又很远,联系很不方便,甚至不通音息。说境遇艰难,是相当的艰难了;说衣食困苦,也是相当的困苦了。然而红军战士们具有磅礴天地的革命气概,把天大的艰难困苦,一概视同草芥。就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所献身的事业是正确的,红旗永不会倒下,相信任何荆棘都不能阻挡革命者前进的步伐。不论现在有什么样的艰难困苦,甚至是漆黑的长夜,但是新的世界一定在我们的手中劈开,旧的乾坤一定要被革命者割断,“赤化全中国”的那一天一定要到来,就如同明天的太阳一定要出来一样地用不着怀疑。
对于革命战士来说,这种信念岂不永远是最可贵的东西吗?它鼓舞着我们在镰刀斧头旗帜前举手宣誓,把毕生献给共产主义的信仰;它激励着我们冲破一切樊篱,坚决、勇敢地斗争;它鼓动着我们在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之后,踏平新的浪涛,驶向新的胜利的彼岸!(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