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江西文艺工作者组织调查组深入老苏区 搜集整理传统革命戏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6
第4版()
专栏:

江西文艺工作者组织调查组深入老苏区
搜集整理传统革命戏剧
新华社南昌25日电 江西文艺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整理出一批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戏剧作品。
江西省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紧密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苏区群众性的戏剧创作很活跃。当时苏区的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以及红军团中的战士剧社、火线剧社、前线剧社,都创作了许多剧本,给红军战士、群众经常演出。这些创作和演出,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而且为革命的戏剧事业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掘出来,更好地继承我国戏剧的革命传统,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与有关文化部门,在1959年就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分赴井冈山、瑞金、兴国等主要老革命根据地,进行搜集、整理工作。经过长期的深入群众调查访问,不少好的戏剧作品被发掘出来了。第一批搜集到的四十多个剧本,经过整理,已将其中二十五个剧本汇编成《红色戏剧》集。
从这次整理出的二十多个剧本来看,像《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年关斗争》、《爷与子》、《红光在前》等,都是当时苏区经常上演和传播较广的优秀戏剧,不少作品的艺术水平也很高。例如《年关斗争》一剧,描写一群贫雇农在贫农团的领导下同地主作斗争的情景。这个剧的政治性、艺术性很高,剧情十分逼真,它概括了当时农民与地主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因此,这折剧演出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有力地推动了当时苏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又如《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揭破魔脸》等剧,都深刻地揭露和打击了敌人,刻划出了红军和苏区人民高度的革命警觉性与英勇战斗的精神,在当时也起了积极的阶级教育和鼓舞作用。除此以外,这次整理出来的还有像《不识字的害处》、《检查卫生》等剧本,简短精悍,形式活泼,生动地反映出了当时苏区人民的新生活。
这些戏剧作品的发掘,有的是从过去苏区的报刊上找到抄录下来的,有的是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有的是通过老演员的口述整理而成的。兴国流行的《送哥哥上前线》一剧,文字记载没有了,调查组深入到群众中,找到了一个曾经参加过演出这幕戏的老演员,由他口述整理出来。文艺部门在整理这些戏剧作品时,采取了极其谨慎、严肃的态度,除对少数口述的作品的个别情节、词句作了少许变动外,尽量注意保持剧本原词、原剧的风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