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为我们的乐器工人奏一支赞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6
第8版()
专栏:

为我们的乐器工人奏一支赞歌
傅冬
我到北京乐器厂去看一位朋友,不巧,她正在开会。她怕我等得着急,忙说:“假如你有兴趣,你可以先到陈列室和车间去看看我们厂出的乐器。”
陈列室的东西真不少,这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钢琴,有大大小小的提琴,有刻着金色长龙的竖琴,有六弦琴、手风琴、木琴。……
这个精致的陈列室布置得很漂亮,墙上贴满了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音乐家试奏这个厂的乐器时的照片,下面还有这些音乐家的评语。如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团长、指挥、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尼·阿诺索夫说:“我十分欢欣地试奏了北京乐器厂的星海牌钢琴。这个乐器音响极美而和谐,机件也同样良好,外型也很美观”。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提琴比赛获奖者、著名青年小提琴独奏家维·皮卡伊增说:“我试奏了北京乐器厂的一些小提琴,它们在质量上具有许多优点,音质纯净,发音优美,琴型美好,比例正确匀称”。
今年工厂的产品都是按国家计划生产的,品种比较齐全,键盘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样样都有。拿钢琴来说,就有十四种,提琴的种类也很全。现在,琴的销路很好,不但国内争着要,国外也有好多国家来信要。
我想到车间看看,一位工程师跟我边走边谈着。
这位工程师头发都白了,但身体看起来却很健壮。他叫王来安,今年六十二岁,从十五岁起就在上海英国人开的一家最大的琴行“谋德利”作琴。说是作琴,实际上是装配,琴上的主要零件都是从英国运来的,连主要的工人也都是英国人。那时上海还有几家小乐器厂也都只能修配。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资本家都改行作投机买卖去了,琴行一个个关门,工人回家种地的种地,做小买卖的做小买卖。他东奔西跑给人家修琴,那时一般人连肚子都填不饱,谁有心思玩琴,所以他几十年中饥一顿饱一顿,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1949年6月1日北京乐器厂成立了,他来到工厂。那时工厂只有三个工人,主要是给文工团修琴。工人们除了修琴,还到处跑,找坏琴买回来修,修好再卖出去。到11月,工厂有了六台旧钢琴,九台旧风琴。国家又给了些钱,他们想法把改了行的老工人找来,1950年便开始制作钢琴了。
王工程师说:“我头一次在钢琴上打印‘0001’号的时候,心里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我们有自己的钢琴了,着急的是,什么时候,这个数字前面才能不再有‘0’字。没想到几年功夫,我们现在已经出了三千八百台钢琴了,我们的工人也由三人增加到一千多人。全国各地像上海、广州、营口、武汉等地也都能做钢琴了。”
他问我有没有看见过人民大会堂礼堂里摆的那台十五尺长的大三角钢琴?他说,那是工厂工人用两个月的功夫赶制出来的。
那比一间房子还大的钢琴我见过,也听过中国和外国的音乐家用它弹奏的曲子,我也听到过人们在给音乐家鼓掌的同时发出这样的赞美声:多大的琴!多好的琴!
这位乐器工人出身的工程师给我介绍了这台十五尺大钢琴的制作过程。
那是1959年7月,瑰丽的人民大会堂快要盖成了。工厂领导干部和工人在一起研究,给大会堂赶作一台大钢琴。
一上来,就碰到设计问题,铁板十二、三尺长,要撑住二百多条弦的二十多吨张力,那铁架的强度该多大呢?他们拿着介绍信到高等学校去请教,不巧,碰到人家正在考试,没时间。后来,技术员赵守中等就和本厂的铸工、钳工、木工在一起研究,把铁架设计定下来了。可是怎么翻砂呢?这么大的家伙,工又要求得那么细,厂里没有那么大的设备。他们跑到北京农业机械厂请人家帮忙。农机厂那时正忙,可是知道这件事后,马上答应帮忙。翻了三次砂,都失败了。等到铁板做出来,已到了9月。东西是做好了,但怎么拉回来?这东西有一千多斤重,十几个人抬都抬不动。大伙琢磨了半天,做出来个土起重机。这个问题解决了,但又来了新问题:琴的木头盖子怎么做?如果一块一块的拼,不但容易开胶、变形,不坚固而且太重;那块铁板就够分量的了,再加上这块木头,那家伙该有多沉!几个木工老师傅在一块商量,能不能有个好法儿?老工人李增福提出做个空心盖子,这样又省料,又轻又不会变形。大伙说这样做费劲是费劲,但只要质量好就干。他们终于把琴做出来了。
我们来到钢琴附件车间。这车间很大,坐着百十名工人。他们一个个在埋头干活,我看了看他们手中的零件,虽然都是些小不点的玩艺,但样子却不一样。听说一个钢琴有九千多个零件。很多人的案头上都放着一个零件样子,他们做做比比看看。车间中间还放着两台大钢琴,一台黑色的,一台黄色的。这台黄色的钢琴是美国的斯坦因伟牌琴,黑色的是西德的贝斯坦牌琴。这两个琴都是世界上的名牌货。为了提高质量,工人们详细研究了外国名牌琴,还解剖了一些国内的好的钢琴,反复地分析研究谁的质量好?为什么好?最后,把零件部件的标准规格确定下来,做出一个一个样品,放在案头和墙上,工人现在就照着样子做。
我看了几个车间,都很安静,但也有人到处走到处看,看完还嘱咐几句什么。这是小组的质量检验员。
让我们为我们的乐器工人奏一支赞歌吧!他们给我们丰富多采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