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处受灾 四处支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7
第2版()
专栏:

一处受灾 四处支援
本报记者 姜文品 张春亭
“乐陵七十二洼,铁营是老家”。过去山东乐陵县的群众用这句话形容这里水灾频繁。今年7月中下旬,连降暴雨,马颊河出现了特大洪峰,河水像野兽般的冲破堤防,扑向沿河的村落。铁营公社大小四十七个村庄有二十六个被洪水围困,全社七万五千亩土地,除了三千亩地保住而外,全部被洪水淹没。
周围的兄弟公社,听说铁营的人被洪水围困,都伸出支援的手。草原广阔的花园、郑店、杨安镇等公社,要求接受铁营公社转移出来的牲畜;这次受灾较轻的西段、朱集、乐陵镇等公社的社员们,自动腾出房屋欢迎铁营的社员去住;解放军某部橡皮船队,也主动参加了抢救工作。战士们从早到晚,在洪水中扶老携幼,挑行李,牵牲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老弱妇幼和牲畜抢离险境。
朱集、西段等友邻公社像迎远方亲人一样,迎接来自灾区的社员们。当第一批灾胞来到这里的时候,公社党委书记苑执政同志带领十几名干部,迎出村外,从灾民肩上接过行李,从妇女怀中抱过孩子,一直把他们安置到各生产队。东赵生产大队的社员和干部闻讯赶来,你推车,他担担,把灾胞接回自己队里去。妇女队长、六十七岁的老共产党员高淑贞领了四个十几岁的姑娘到她家里去住,让她们睡在自己的炕上,把她们当成亲生女儿一样……。
党的关怀、部队和兄弟公社的支援,给铁营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留在铁营坚持抗灾生产的青壮劳动力,充满信心地投入了紧张的排水抢苗的战斗;转移到友邻公社的人们,也热情高涨地投入所在生产队的锄草灭荒等生产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