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斯洛伐克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7
第3版()
专栏:捷克斯洛伐克通讯

斯洛伐克之行
本报记者 黄振声
不久以前,我们再一次访问了阳光灿烂的斯洛伐克地区。我们从多瑙河畔的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发出发东行,沿着靠近匈牙利国境的公路,抵达同苏联乌克兰交界的皮列索夫县,再朝北行,然后拐回来,经高塔特拉山返抵布拉迪斯拉发,全程二千公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深深感到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就。无怪乎斯洛伐克同志们要说他们故乡解放后十六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的几百年。
老年人往往向我们谈起解放前的情况。那时候的斯洛伐克,由于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上的贫困,人口大量外流,每年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到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去谋生的就有三、四万人。今天,在满布斯洛伐克平原和山岗的无数幢带有小花园的新房子旁边,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去人们居住的破烂不堪的矮房。维斯科夫采村合作社主席带我们参观了一所这种房子。房子的屋顶是用茅草盖的,里边的泥土地高低不平,房子又矮又黑,室内唯一像样的“家具”是几个储备一家用水的大木桶,横穿室内的木梁上吊着一盏小煤油灯。社主席意味深长地说,他们把这样的房子特意保存下来一两所,为的是让后代记住祖辈们的痛苦生活。
解放后,劳动人民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结束了斯洛伐克民族的痛苦的历史,使斯洛伐克地区大大地变了样:工业比1938年增长了十七倍,建立起一个以电机、化学、机械、精密仪器、木材加工等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新建的工厂有二百多座。过去的斯洛伐克,是一个几乎没有像样工业的落后农业地区,而现在已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和农业地区。在1961—1965年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斯洛伐克工业将增长75%,还要新建五十多座大型工厂。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一座工厂——正在紧张进行基本建设的东斯洛伐克科西采冶金联合企业。这里有一万多工人正日夜不停地在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土地上劳动着。这个世界上十大钢铁厂之一的企业已初具规模,工厂建成后,将生产出捷克斯洛伐克1955年全年生产的钢。
我们在斯洛伐克中部赫朗河畔的一个山谷,看到名震欧洲的大炼铝厂。整个山谷都弥漫着它散发出来的白色和红色的烟雾。这个炼铝厂消耗的电,相当于战前全斯洛伐克的用电。它生产的铝使捷克斯洛伐克的铝产量按人口平均计算一跃而为世界第七位,超过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汽车驶入了森林茂密、风景如画的斯沃林山谷,绕过几座森林,前面豁然开朗,欧洲最大的木材综合加工厂立即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个工厂的经理介绍说,工厂一年能加工木材二十二万立方米,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已达85%,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接近这个工厂初建时提出的奋斗目标:“不让木材有一点残余出厂。”大木料进厂变成枕木、高级嵌木地板;薄木片用来制成九层防腐防水胶合板;碎木制成碎木胶合板;木屑和其他废料则用来造纸和提炼各种化学药品,这些产品畅销国内外。这个工厂使用的大量木材是附近森林中的一种易裂、易腐、很难加工的掬木。在捷克斯洛伐克,木材甚至比钢铁还贵重。斯沃林木材综合加工厂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研究出喷水保护掬木的办法,从而使斯洛伐克产量丰富的掬木成为有用的木材。
离布拉迪斯拉发不远,有一排一排红色的高大楼房,这就是拥有七百个工程技术人员的斯洛伐克焊接研究所。它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具有最现代化设备和高度科学研究水平的焊接研究中心,成了捷克斯洛伐克机械加工业迅速走向世界水平的一个标志。一位斯洛伐克记者告诉我说,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家们来这里参观后,也不得不感叹,说他们已经望尘莫及了。
纵贯斯洛伐克地区南北的发格河是捷克斯洛伐克发电潜力最大的河流。在这条全长三百六十公里的河上,已建成十二座水电站,每年可发电四十五亿度。河上还将兴建六座水电站和两个调节水库。这些工程的全部投资达四十五亿克朗(捷币)。解放前,发格河经常改道,危害不小,人民怨声载道。他们说:“上帝为每条河流安排了河床,唯独没有为发格河安排。”
在东斯洛伐克,一个治理十四万公顷洼地的工程正在进行。这块洼地里的河流纵横交错,河床弯曲淤塞,每年要泛滥二、三次,有近百个村庄受害。在资产阶级共和国时代,曾制订了漂亮的治理计划,但它不过是纸上文章而已。解放后,自1956年开始,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工程处,负责疏通河床,把弯曲的河道改直,修水库、抽水站和排灌渠道等。工程处的负责人带领我们去看了河床改道工程。在一段弯弯曲曲的“之”字形河床上,正在挖掘一段新河床,使河道改直。这里的全部工程基本上都是用机械进行的,预计1965年可以完工。那时候这些千百年来浸在水里的黑油油的土地,又将重见天日,整个地区将成为一个富饶的农业区。
一天晚上,我们住在拜耶启国营农场。解放前,这是个大主教压榨农民血汗的庄园。现在,由于高度的机械化,农场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目前,在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农民平均一年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为二万五千克朗,而拜耶启国营农场的职工一年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平均为三万七千克朗,快要接近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工人一年生产四万四千克朗的水平。农场的许多机械是职工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我们参观了一个有七千头猪的大型养猪场。过去一人只能养二百五十头猪,后来职工开动脑筋,设计了一种半自动饲料机。这种饲料机好像一辆小电车,能自动搅拌饲料。它可以沿着铁轨在猪舍中来回行驶。饲料机两旁装有对准食槽的喷嘴。一部饲料机只需一个人操纵,三分钟就能喂一千五百头猪。所以,现在平均一个人就能管五百头猪,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
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农场修建了很好的文化福利设施。我们参观了有四百多个座位的剧院、露天游泳池、图书馆、文化宫和儿童公园等。一到晚上,农场办公楼前面的喷水池喷出水花,各色灯光把水花照得五颜六色。柏油马路上新式的氖光路灯发射出洁白柔和的光线,使你感到好像置身在一个幽静的文化公园里。
和这些工厂、水电站、农场等同样闪耀着斯洛伐克民族智慧光芒的东西,是斯洛伐克丰富多采的刺绣、毛线织画、木雕、陶器等。这里的陶器自成一格,至今远销欧洲各国。我们访问了中斯洛伐克州一个山区的卢比耶托瓦村的陶器手工业合作社。社主席继承了他的祖父和父亲的绝妙手艺。他向我们介绍说,解放前,他家三代都是使用最粗糙和原始的工具生产,现在组成了合作社,政府为他们盖了一座漂亮的楼房作厂房;做坯用的转台是用电来带动,烧窑已改用电炉,并用精密仪器控制热度。热爱陶器艺术的社主席指着整天拿着陶土围着他转的小儿子说:“我一定要把他培养成陶器工人。”当我们离开的时候,社主席把他亲手制作的陶器送给我们,要我们一定带回中国,并向中国人民和陶瓷工人转达他们最亲切的问候。
到过斯洛伐克地区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斯洛伐克人对人真挚而又热情奔放。”斯洛伐克的朋友们也以此自豪。我们在斯洛伐克访问的几天里,也深切地感到了这一点。斯洛伐克人民对中国人民有深厚的友情。他们常说,“过去,我们都是最受压迫的,过着同样的痛苦生活,因此,我们彼此是最了解的。”(附图片)
斯洛伐克造船厂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一个造船厂,这个厂制造的船只,目前在许多国家的河流中航行。图为斯洛伐克造船厂的船坞
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