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豫剧唱腔流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7
第6版()
专栏:百花园

豫剧唱腔流派
林绿
豫剧,是河南最大的一个剧种。河南地区古称豫州,因此称为豫剧。因为在演出中以硬木梆子击节,所以又叫河南梆子。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距今有三百年的历史。它在演唱形成的发展过程中,受秦腔、蒲州梆子的影响较大。清乾隆时,李调元在《剧话》中曾提到过:“女儿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调”。到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各种地方戏曲的蓬勃发展,豫剧也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河南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
豫剧的语言纯朴,生动,通俗易懂,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唱腔丰富多采、优美动听,能表现各种人物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有慷慨激昂之声,也有委婉缠绵之情,保持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现在的豫剧唱腔,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地集中为两个主要的流派:即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调:是郑州以东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过去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为祥符调,因和商丘的唱法很为接近,后来这两种唱法逐渐合流,被统称为豫东调。豫西调:是郑州以西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也叫西府调或靠山吼。
豫东调的唱腔特点比较高亢、激昂、活泼、跳荡。曲调经常活动的音域一般多在“5—?”之间,落音也多落在“5”音上,所以俗称上五音。唱法上多采用“二本腔”(即假嗓)演唱,因而声高音细。唱腔中花腔较多,长于表现喜悦、欢快或调皮的感情,但也可以表现悲愤哀怨之情。豫西调的唱腔特点比较缠绵、哀怨、低回、婉转。曲调经常活动的音域一般多在“1—5”之间,落音也多落在“1”音上,所以俗称下五音。唱法上也多采用“大本腔”(即真嗓)演唱,因而声音纯厚。唱腔比较朴素,长于表现慷慨、悲怨的感情。
豫东调和豫西调这些唱腔流派的形成,除了不同地区方言语音的差异和演员根据自己的条件有所创造发挥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和它们经常侧重反映不同的生活内容分不开的。过去豫东调的剧目一般以“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较多,经常反映活泼开朗的民间生活故事,如《王金豆借粮》、《小二姐作梦》等,虽然豫东调的演员也演出像《捡柴》、《宇宙锋》等戏,但是大量的民间生活故事的内容也给它提供了更多的具有喜剧性的因素。而豫西调的剧目,以揭发旧社会黑暗的题材较多,如《秦香莲》、《摔碗》,《三上轿》等,这些内容给豫西调提供了更多的具有悲剧性的因素。
豫东调和豫西调,都是通过各种板类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虽然豫剧唱腔的板类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
慢板:包括金钩挂,连环扣,迎风板,哭剑等。慢板是一板三眼(4/4)的节拍。慢板的曲调性很强,旋律优美。常用于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或叙述情节,富有很高的表现能力。
二八板:包括慢二八,紧二八,铜器二八,二八垛板,二八联板,踢脚靠等。二八板是一板一眼(2/4)的节拍。常用于表现人物自述,对话,吟景抒情等。
流水板:包括慢流水,快流水,流水垛板,醒梦曲等。流水板也是一板一眼的节拍。它的词句比较灵活,常用于表现叙事,对话,争论等。
飞板:包括大栽板,小栽板(类似京剧中的导板),滚白,起撩子等。这都是节拍比较自由的散板。常用于表现激愤或悲痛的感情。
以上介绍的板类,是豫剧唱腔的基本板类,在实际运用当中,根据所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而有所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