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8
第4版()
专栏:


侯幼彬
最早的窗是在屋顶上面,像现在的天窗似的。这是因为最早的房屋是穴居,没有伸出地上的墙面,为了排除室内烧火的烟,就在屋顶上留个洞。这种窗写作“囱”,真是可以把它看作“烟囱”了。
真正像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窗,是当有了地面建筑以后才出现的。文献记载里称为“牖”。《淮南子》上说:“十牖毕开不若一户之明”。想像这牖该是很小的窗洞。从汉明器上,果然可以见到这种小小窗洞的牖的形象。
开窗是为了邀请阳光和流通空气,但得阻寒温、避曝晒、防小偷、隔噪音、挡鸟虫。这是个矛盾。这个矛盾成了窗的发展的主要矛盾。很长时期以来,窗的演变主要地就表现为处理这一矛盾的进步。
建筑匠师们采取三种方式来处理这个矛盾。一是定方向;二是能开关;三是在材料上打主意。纱和纸很早就被匠师选用了。唐代糊窗的纸上还涂油,既透明又防淋,现在发现还有透过紫外线的好处。
纱和纸都要求密集的窗棂。像栏栅似的直棂式的窗棂流传了很长时间。从汉明器、六朝石刻、唐宋砖塔和壁画中都常见到,直到明代的第宅、园林中还常用它。我们今天在北京故宫见到的菱花窗格,在宋时也已经有了。这是窗花式样的一大发展。造型玲珑、丰富,制作精巧,反映了木工作业的进步和追求华丽的美学口味。
玻璃在窗上的应用,是窗的一个飞跃发展。玻璃带来了纸、纱等所远远不及的透明度,而且解放了密棂,使窗格大为扩大。窗的采光质量大大提高了,造型也趋向疏朗。
窗在建筑艺术上有着非凡的作用。窗,沟通了室内和室外的视觉联系,扩大了室内的观感空间。青天、绿树、车辆、行人——大自然和城市的生气、景色,都透过窗户映入室内。开窗还可以借景。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窗户上,可以眺望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这种映衬的典型环境,浓郁了国家宴会厅的典型性格。
在建筑物的立面上,窗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虚的窗户和实的墙面构成了虚实、明暗和材料质地的对比。
在中国园林中,窗户显得分外活跃。颐和园的廊墙上,有方、五角、六角、石榴、梅花、扇面……等多样的窗式。它们点在灰白墙上,衬着绿荫、青天,倒影在水里。远处看它,像一队窗的演员在墙的舞台上欢乐飞舞。走向近处,透过它远看,窗框成了画框,昆明湖的美景不断地变幻着多样的画面。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别有一番情趣。它“漏”得极妙,变成虚虚实实,若断若连。它分隔空间,又让空间互相渗透。
在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上,窗是越来越大、越加复杂了。机械通风设备的发展,相对地卸却了些窗的通风负担。将来透明塑料等在建筑中的运用,可能还会导致窗和墙的同化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