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开发地下水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29
第2版()
专栏:浙江通讯

开发地下水源
寿锡标 袁绍棠
浙江桐庐县太平公社光明大队是个半山区,大部分稻田依靠礼源溪的水自流灌溉。今年6月中旬以来,烈日当空,滴雨不下,到了早稻开镰收割、晚稻插秧的时节,这里溪断流,田无水。大队干部汪叶根的心事是多么沉重呀!他朝暮苦思:根据现有水源最多只能插下一百二十多亩稻田,其余四百多亩怎么办?有一次大家闲谈时,他听人说1924年大旱时,这里照样插秧的事。“那时候是怎样插的呢?”他决定问一问队里的老年人。
汪叶根当晚就邀请了汪顺喜、汪永香、汪永浩等六位老农座谈,诚恳地向他们求谋问计。大家津津有味地谈起当年抗旱斗争的情景。六十八岁的汪永浩说:“我们这里是礼源溪的出口处,多的是地下水,只要人辛苦些,田是不会种不下的。”七十三岁长工出身的汪顺喜也说:“是呀,像蒋家泉潭当年能摆四部水车一起车水,灌溉八十亩大田,王家泉潭也能摆两部水车……,那时候我们依靠这些泉潭,不仅里畈田有水,而且还往外畈田送水哩!”老人们对本地的水源、田情了如指掌,一下子就指出了十八个地下出水处。
可是,老农所谈的这些泉潭,有的现在连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像王家泉潭早已变成了稻田,要不是他们指点,哪一个青年人会知道这件事呢?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开发地下水立即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第五生产队队长汪关庆听说自己队里也有个上塔堰泉潭可挖,马上带领三个青年,两个妇女到老农指点的地点去挖。可是,挖呀挖的,挖了一天一夜却不见水,他带着懊丧的心情回来对汪叶根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老人记错了地方吗?”第二天,汪叶根亲自带领队干部、社员,还请六位老农同去上塔堰泉潭。老农汪顺喜一看就说,昨天挖不到水,是方位挖偏了。社员们按照他指点处挖下去,果然只花半天时间,水就涌出来了。
老农民所说的十八处地下水,经过老农实地指点和社员们的辛勤挖掘,很快便开发了十六处,全大队五百多亩晚稻田,已全部有水灌溉了。社员们为了赶上插晚稻的季节,几十部水车不分昼夜地转动着,尽管老天还不下雨,可是光明大队原来龟裂的稻田里,已经是水波荡漾,新插的稻田一片青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