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在农村锻炼成长的女医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02
第4版()
专栏:黑龙江通讯

在农村锻炼成长的女医生
魏占铎 孙洪生
8月3日上午,天空阴云密布,很快就下起大雨来,这时黑龙江克山县河北公社新中生产大队办公室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有人边接电话边向西屋的卫生所喊:“李大夫,二队的陈国病了,请你快去!”
“听见了!”一个青年姑娘答应一声,随手挎上救急包,撑开雨伞,挽了挽裤腿,走了出去。二队离卫生所的屯子不很远,可是逆风雨急,打雨伞走得很慢,前面山沟的流水又拦住了去路,年轻的女医士李荣芳毫不踌躇地把雨伞收起来,支撑着身体,加快脚步趟过了湍急的流水。她到二队后,已被浇得浑身是水,屯里的人们看到她冒雨出诊,都很感动。
李荣芳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姑娘,十个月以前还是克山县卫生学校的学生。1960年11月,李荣芳在克山县卫生学校快要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认为她会留在城镇。因为她年龄较小,全家都住在城镇里生活惯了,到农村去怕吃不了苦。哪知道,李荣芳早有自己的志愿,她向学校递交了一份申请书,要求到农村去为农民健康服务,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出力。并且暗中准备好了行装。当她的志愿得到学校的批准后,她高兴地跑回家去把消息告诉了父亲和哥哥。身为县人民代表的父亲和哥哥,都赞助她的这个志愿,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去吧,你是党一手培养成的年轻一代,过去没有受过什么锻炼,正应该到农村去锻炼锻炼。”哥哥还嘱咐她到农村以后,要不怕艰苦,好好工作,努力作一个人民的好医生。父兄的话,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和力量。毕业的第二天,她就坐上胶轮大车奔向农村。
创 业 安 家
李荣芳来到河北公社,被分配到新中生产大队的卫生所工作。这个卫生所过去没有固定医生,全靠县里的医生来这里巡回医疗。卫生所的房屋年久失修,门窗不严,晚间睡觉时很冷。为了御寒保暖,李荣芳就和接产员陈淑珍每晚多烧炕,可是第七天晚上,当李荣芳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发现她的两套行李和棉裤都烧坏了。这是她初到农村所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和意外事情,这天晚上她眼睛瞧着烧焦的被褥陷入沉思:“农村真不如城里方便……,”她拿起纸笔,一口气给爸爸写了一封长信,在往信封里装的时候她又犹豫起来:“唉!刚到农村几天,还没做出什么成绩,怎么倒向爸爸诉开苦了呢?”她想,“我是共青团员,应该有志气,坚强起来!”她的眉头一皱,就把信撕碎了。
第二天,大队党支部书记梁云启来了,像猜透李荣芳的心思似的说:“李荣芳,怎么样,这里的环境很艰苦吧?环境就是这样,现在需要你克服困难,把卫生所办好。”梁支书安慰和鼓励她,并和群众热情地帮助她做起新被褥。不久,她又接到哥哥的来信,鼓励她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学会工作,学会过日子,立志在农村扎根,同时随信捎来报纸刊登的两篇农村女医生的模范事迹材料,让她学习。梁支书的话,哥哥信中的言语,在荣芳的脑子里不断地转,使她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我要听党的话,立志在农村创业安家。”于是她和卫生所的陈淑珍、许富两人一商量,马上动起手来修房子。屋外气候严寒,滴水成冰,她们就在屋内用热水化冻土合泥,抹墙缝,砌火墙,掏炕糊棚,并套牛车拉草苫房顶。修好房后,她又和小陈、许富彻底清理了药品和现金,重新建立起账目和工作、学习制度。群众高兴地说:“新医生一来,卫生所可像个样了。”
到群众中去
荣芳到卫生所的最初几天,找她看病的人很少。有一天,二队的李大娘请她去看病,荣芳问诊时,李大娘却不肯回答,只是说:“我要知道哪里有毛病,还请‘先生’作啥呢。”李荣芳觉着话中有话,就不好再问。经过仔细地听诊,她小心的说:“您可能是胃痉挛。”大娘一听就笑了,说:“这小先生看病还行,县里的焦大夫就说我的病是胃痉挛。”李荣芳觉得这件事情奇怪,回到卫生所后问陈淑珍,才知道:过去到新中生产大队巡回医疗的都是老中医,在群众中很有威信,李荣芳来了,有的社员看她年岁小,又是新走出校门的西医士,就不大信任地议论说:“摸脉条的老先生都走了,来个小‘洋’先生,一个小丫头能治好病吗?”所以李大娘有意试试她的医术。在这样情况下,怎样作好工作呢?李荣芳和小陈商量地说:“以后,我主动地多和群众接触好不好?”小陈想了一想说:“这个办法行。”她一方面向小陈了解和熟悉队里的生产和社员们的健康情况,向小陈学习农民的语言。另一方面她背起诊包经常挨家去串门,发现谁家有了病人就随时诊治;遇着谁家的炕冒烟,就帮助合泥抹好,并帮助扫地收拾屋子;到打场上去,就参加打场;到厨房去,就帮助做饭。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和社员们混熟了,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社员们改变了对她的看法,陈大娘说:“李大夫这姑娘,不像城镇来的,跟咱们这里的姑娘一样能干。”
抢救病人不辞劳苦
李荣芳一心一意为农村社员的健康服务,她的足迹走遍了全大队的每一个村庄,她熟悉全队每个大人和小孩的健康状况,有人生了病,她闻讯就到,不但白天是这样,有时为了抢救重病人,黑夜也挡不住她的去路。今年3月的一天夜晚十一点钟,二队社员王金玉的爱人罗德芝,产后昏迷不醒。李荣芳知道后星夜赶到王金玉家里,在灯光下病人家属正在围着产妇啼哭。李荣芳还是初次遇到这样的急重患者,心里有些慌乱。但是她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她安慰着患者家属,急忙给患者罗德芝打急救针。可是患者由于过去有心脏病,心力严重衰竭,针头找不到静脉血管,李荣芳的额角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这时她想:“只要患者还存一口气,有一丝希望,我就一定要救活她。”几分钟后,她终于找到了颈部静脉,给患者打上一针,患者微弱地睁开了眼睛。可是病人的眼睛睁开一刹那就又合上,不断地出现休克状态,李荣芳正一针接一针地给病人注射,不巧南炕上患者的十四岁姪女王雅杰被惊吓抽风。李荣芳又转回身来抢救王雅杰。面对着两个病人,李荣芳以坚定的信心应付着每一个病情的变化,在病人身旁守候护理了三天三夜。当县里闻讯派来医生,两个病人都转危为安以后,她才放心休息。她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医好两名重病患者的行为,使人们很受感动,成为群众传说的佳话。
农村生活锻炼了李荣芳,她被选为优秀的共青团员。
(原载黑龙江日报)(附图片)
李西源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