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夏收回顾——从广东早稻收获看水利建设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05
第2版()
专栏:广东通讯

夏收回顾
——从广东早稻收获看水利建设的作用
本报记者 黎作骥
广东的夏收过去了,早稻已收割完了。田野里,晚稻绿油油的。这些日子,许多村庄都沉浸在收获的欢乐里。
是的,有什么样的欢乐,能比得上收获的欢乐!
可是,回顾一下早稻生长的整个过程,便会看出广东农民也曾经为这次收获而几度担忧。
广东自然条件的特点是:上半年台风暴雨特别多,洪水内涝往往成灾。今年,还在早稻秧苗刚刚插下不久,气象部门便预报说可能出现比1959年还大的洪水。提起1959年,东江流域泛滥成灾,百万亩田园淹没在洪水里的情景,和那西江北江出现的解放以来特大洪峰的险状,人们不禁为今年的收成忧虑。今年北江的洪水事实上比预报还要险恶:4月16日至25日的十天内,冷空气接连三次入侵,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连降暴雨二三百毫米,江河水位猛涨。暴雨和汛期来得这样早,历史上还很少见。在6月份,北江流域紧接着1日至7日降雨一百至二百毫米之后,10日至13日再普降暴雨一百至二百五十毫米。12日,曲江的洪水水位一下子高出1959年特大洪水一点八米。14日,中下游的清远、石角、芦苞相继出现的洪峰,全都超过了1959年。同一期间,西江洪峰叠起,在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及时分洪的情况下,水位也还接近1959年的记录。西江、北江的巨大洪峰汇合后,即以四万零四百秒立方米的流量,直冲珠江三角洲平原,持续十多天超过警戒线。在这两次暴雨洪水期间,沿海各地还受到五次台风的影响。
在暴雨中心点正好有个“江河水库”
然而,时间、条件不同了。广东自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陆续兴建的大批骨干水利工程,以及庞大的电力排灌网,使今年的洪水再不能像1959年那样逞凶了。
4月那场暴雨,迅猛异常。暴雨区的两阳县八大河流域,几天之间,雨量竟达七百三十毫米之多,下游的漠阳江同时出现解放以来最高洪峰。这样大的雨量,要是在往年,很难想像会有多么严重的灾害。可是,正好在暴雨中心点,有一个江河水库,它敞开那宽广的胸怀,一下子拦蓄了三千四百多万立方米的洪水,减轻了洪水对漠阳江的冲击。虽然全县仍然有二三十万亩农田被淹,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因八大河的流量被控制住,内涝比较容易排除,这就减轻了灾害。
像江河水库一样,全省三年来兴建的大批大中型水库,绝大多数都拦蓄了大量的洪水,在抗击这次暴雨山洪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角洲上电动排灌网发挥了强大的威力
另一个暴雨区在珠江三角洲平原。降雨也达三四百毫米。这里濒临海边,暴雨时又值海潮上涨,在外潮内涝夹攻下,有二百五十多万亩禾苗淹浸在茫茫大水之中。
内涝,历来是珠江三角洲早稻较大的灾害之一。1959年冬,珠江三角洲在建立了一批机械排灌站的基础上,着手建设规模庞大的电力排灌网,以消除内涝威胁。今春,电力排灌网第一期工程刚刚建成,正巧遇上这少有的暴雨。于是,遍布三角洲上几万马力的数百台电动抽水机,一齐开动起来。正是倚仗着这电动排灌网的强大威力,珠江三角洲平原受涝的稻田,有的三几天,有的十来天,便排除渍水;部分淹死了的禾苗,也及时得到补种。中山县这次淹没禾苗五十七万亩,完全死掉的只有八万多亩,涝灾算是最严重的了。可是,有了电力排灌站,比较快的排除了渍水,及时抢救和补种,结果早稻收成跟去年差不了许多。
北江大堤捍卫着万亩良田
6月,早稻吐穗扬花了。就在这时,西江、北江大水齐发,早稻收成面临着一次更严重的威胁。
6月的洪水,广东农民叫“龙舟水”。这时正值农历5月,是一年之中江河潮最大,雨量最多的时候。1915年发大水,北江东岸保卫着广州市和附近五个县的六十公里长的北江大堤被冲毁,珠江下游的堤围几乎全部溃决,洪水直泄广州,有六百多万亩农田和许多村庄被淹。这条北江大堤,1931年崩过,1947年也崩过,至于其他堤围崩决的,就不计其数。只说1949年,珠江下游一百八十七条护卫着一万亩以上农田的堤围,有四十八条崩了。1959年那场特大洪水,珠江下游的水位比1915年和1949年都高,北江大堤却安然无恙,万亩以上的堤围崩溃的也只有十六条。今年呢,北江洪峰又比1959年的高,持续时间更长,而万亩以上堤围连一条也没有崩决。
自然,这并不是说一点灾害也没有。总算起来,今年洪灾和涝灾面积,也还有1959年的十分之一。可喜的是,西江和北江洪水汇流处的三水县,基本上没有洪涝为害。灾害最严重的北江岸边的清远县,淹了七万亩,有四万多亩减收50%以上。其中洲心公社五万五千多亩早稻,严重受灾的七千五百亩,算是重灾社了,但由于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又抢救及时,早稻收成比去年一点不少。
洪水大,损失小,这是年年加修加固沿江堤围的结果。别的不说,单说六十公里长的北江大堤。这条解放前千疮百孔的防洪堤,现在全线加高了二点六七米,堤顶筑起一道高一米、宽半米的防浪石墙,所有险段砌了石护坡,只是1958年到1960年,就做了土方二百四十万立方米,石方五万五千立方米。
为什么东江平静无事?
在两次暴雨之间,在西江北江洪水告急之时,东江,这条多灾多害的河流,今年却平静无事,水位从没超过警戒线。这同1959年洪水泛滥相对照,何其鲜明!
是今年东江流域没降雨吗?不是。这是治理东江流域的水利建设在起作用。
1959年东江特大洪水泛滥成灾以后,广东水利领导部门进一步研究了东江水害的规律。同年冬天,经过大批技术人员的系统勘查和研究分析,一个治理东江流域的水利建设规划订出来了。东江沿岸惠阳、博罗、增城、东莞等四个县的人民公社,随即安排了四十四万多个劳动力,投放到水利建设中来。于是,根治东江水害的受益万亩以上的一批重点工程,就在1959年冬天动工兴建了。
经过两年来的建设,东江流域的一些主要支流上,先后建了一批水库,沿江堤围也大部分进行了整修。今年雨季,惠阳、增城两县部分地区连续降雨二百毫米以上,东江上游不少地区也下雨一百毫米以上,这些雨,大都被新建起来的水库拦蓄住了。博罗县附城公社在东江沿岸有一万八千多亩早稻,以前年年都受涝歉收,今年这里降雨一百七十五毫米也没有涝灾,获得了少有的丰收。
青年运河两岸苦旱的土地第一次喝饱水
就在珠江三角洲和北江、西江遭受暴雨洪水袭击的同时,历史上以苦旱出名的雷州半岛却仍然遭受着天旱。但是,这里的人民,在大部分土地上驱走了旱魔,得到了很好的收成。这又是今年广东抗灾的另一个特点。
雷州半岛,在广东,它是最缺水的地方。1958年6月,半岛上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出动了二十多万人,着手兴建一宗根治旱灾的宏伟工程——雷州青年运河。运河纵贯半岛北部,全长一百七十四公里,大小灌溉渠道四千多公里,差不多伸延到每一片干旱的土地。今年春耕,运河总干渠挖通放水了,两岸有三、四十万亩土地第一次喝得饱饱的。苦旱的田野,开始出现了水乡的景色。
青年运河西边,原有一片黄沙漫漫的沙洲,名字叫作龙湾,现在是雷州县龙湾公社龙湾大队。今春,运河水流经网状的渠道灌注到龙湾来,黄沙漫漫变成了流水潺潺,非但不用抗旱,全大队还在好几百亩荒地上种了早稻,一共增产了九万多斤稻谷。七十四岁的老农许炳全眉开眼笑的说:“龙湾这回真出了真龙啦!”
1958年,是广东水利建设史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以前,全省人民为了抗御自然灾害,改变农业生产面貌,连年开展了群众性的以小型为主的水利建设;在小型水利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到来,全省便开始兴建大批骨干工程,进行水利系统化建设,并按河流系统综合整治开发,这就改变了过去广东水利建设中,缺少骨干工程和零碎分散的情况,使各项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为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广东水利领导部门的负责工作人员说,这一大批骨干工程还没有全部建成,在今年的抗灾斗争中便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可以设想,再过些年月,当全部工程完成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更加强大。(附图片)
广东花县花山公社,于1959年冬开通了长达十里的流溪河灌溉渠,并形成了一个灌溉网。这是流溪河灌溉干渠。
新华社记者 罗渺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