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纪伦寨公社河网工程抗旱显威力 早秋作物普遍获得较好收成 中晚秋作物生长茁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05
第2版()
专栏:

纪伦寨公社河网工程抗旱显威力
早秋作物普遍获得较好收成 中晚秋作物生长茁壮
本报讯 据安徽日报消息:地处淮北平原的涡阳县纪伦寨公社的河网水利工程,在抗旱中显示了巨大威力。这个公社运用河网工程的水,战胜了连续四十五天的严重干旱,使全社五千四百多亩早秋作物普遍获得较好收成,二万二千多亩中秋作物普遍生长茁壮,抗旱扩种的一千二百多亩晚秋作物也都长的苗全苗旺。
解放前,这个公社水利条件很差,群众形容说“三场大雨,淹到庄户,十天不雨,旱到湖底”。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社员们积极兴修水利,特别是在公社化以后,充分发挥了公社优越性,在三万多亩土地上,开挖了十条河面宽达三四十米的四五级河道,二十五条小型沟渠,一百多口大中小塘,总容水量达一百一十二万公方,在全社范围内构成了纵横交错沟渠相通的河网。
今年6月中旬以来,纪伦寨公社连续四十五天没有下雨,而干旱又发生在玉米等早秋作物抽穗灌浆,豆类等中秋作物开花结荚,以及大面积的红薯拖秧长蔓,急需大量用水的关键时刻。由于河网里有大量存水,抗御干旱有了有利的条件。全社广大社员在旱情发生后,就充分运用这个有利条件,及时地制订抗旱规划。据统计,在旱情最严重的7月中旬,全社共有五台共一百四十马力抽水机、一百五十部水车和马拉水车,一千二百多个水斗,以每亩三十多公方的水量提取河网水灌田,使全社四千八百多亩受旱严重的秋作物,都及时地饱灌了一到两次水。任庄生产队种的玉米,由于满足了后期用水的需要,结果获得了平均亩产两百多斤的收成。
这个公社的河网水与地下水源相接连,河网水能随时得到地下水的补充,又由于水位比较高,提水方便,抗旱工效很高,节省了抗旱劳力和工具。如江东大队只用了九部水车、三十多个水斗提取附近的沟里的水灌田,在短短三天内,就给全大队五百多亩受旱较严重的红薯地全部浇了一次水。这个队不仅利用河网水及时浇灌了八百多亩旱粮和七十多亩水稻,还抗旱扩种了秋荞麦、胡萝卜三十多亩。种在荒碱地上的七十多亩玉米、高粱等早秋作物,由于得到了及时浇灌,平均每亩也收了一百四十多斤。新田桂阳部分公社合建水库放水灌田
本报长沙4日电 湖南新田、桂阳两县部分公社共同兴建的金陵水库,在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金陵水库位于新田、桂阳两县接壤处,1959年动手兴建,目前还未全部完工,但已可灌溉五万多亩稻田,其中大部分田还可自流灌溉,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一些自然面貌。灌区内新田县蓬花圩君塘冲一带,解放前1945年干旱五十天,作物无收,一百多户人家有七十多户外出逃荒。解放后公社化前,水利条件虽不断改善,但仍抗不住较重干旱。1957年这一带干旱四十天,桂阳县四里公社一万五千亩稻田就全部因旱减产,由国家供应了十一万斤粮食,今年干旱虽然特别严重,但因为有了水库,情况就大不相同。四里公社的全部稻田一直没有脱过水,早稻获得了好收成,中稻也长得好。新田县受益的八个公社,过去有水可插双季稻的田不过数百亩,今年已在秋前插下了晚稻八千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