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红旗编织厂原料来源稳定增长? 他们坚持同原料产地保持直接联系,不断改进收购方法,各生产大队都乐意按时给他们采集运送原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07
第3版()
专栏:

为什么红旗编织厂原料来源稳定增长?
他们坚持同原料产地保持直接联系,不断改进收购方法,各生产大队都乐意按时给他们采集运送原料。
本报讯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手工业生产联社红旗编织厂,坚持和原料材料产地挂钩,不断巩固和扩大传统供应关系,编织产品的品种,由建厂初期五种增加到十五种;年产量由一万五千件增加到六万三千多件。
红旗编织厂是生产各种柳条、梢条编织品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材料除少部分木材、线麻等辅助材料由商业部门统一调拨以外,主要原料柳条和梢条,完全靠工厂自行向农村产地采购。这个工厂从1953年建厂起,就和附近盛产柳条的丰产、团结、兴国和拜泉镇四个公社的十个生产大队(当时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原料材料供应关系。每逢春、秋两季柳条收割季节,工厂就派专人到这些地区现场议价,就地收购。由于和产地直接建立了供应关系,工厂当时每年所需要的一万多捆柳条,只在春秋两季就可以全部收购上来。
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个厂的产品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每年所需要的原料材料也逐渐增多。他们除了巩固原有的供应关系外,又进一步和其他产地的生产大队建立了新的供应关系,并且把现场议价的办法改为按合同收购。这样,就进一步固定了供应关系。工厂保证按量收购,按合同规定的价格付款;生产大队保证按时供应。在柳条收割季节,工厂还派专人带着柳条编织品下乡,一方面指导收割技术,一方面供应农村所需要的簸箕、柳罐等产品,现款交易,或用原料材料换成品。采取这些办法以后,签订合同的生产大队积极出售柳条。春秋大忙季节,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农民起早赶晚和利用业余时间给工厂送原料。全县各挂钩的生产大队,在今春就给这个工厂送来柳条三万五千多捆,足够这个厂使用半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