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翼城推广庄里大队经验 普修麦田地埂保持水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08
第1版()
专栏:

翼城推广庄里大队经验
普修麦田地埂保持水土
本报太原7日电:白露之前,晋南半山丘陵地区的麦田里,到处都是耕地的、送粪的人群。在翼城县,人民公社的社员们特别忙碌地整修地埂,为麦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不久以前,翼城县为了总结小麦增产经验,推动秋播准备,在几年来小麦产量连续上升的南梁公社庄里生产大队,召开了全县各公社各大队二百多人参加的现场会议。庄里大队今年在干旱的情况下,小麦单位产量仍然超过附近几个大队一倍左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埂修得好,保持了水土,提高了地力。开完会以后,整修地埂一时便成为全县小麦播种准备工作的中心。到8月15日统计,全县已培修地埂七千九百多条,可保持水土面积约四万三千多亩。
庄里生产大队处于沟壑纵横、山岭起伏的黄土丘陵地区,历年来就有培修麦田地埂、保持水土的经验。但是,过去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无力进行农田建设,因此地越耕越薄。从1956年建立高级合作社以后,集体力量增大了,同时随着三包一奖和四固定等项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激发了各生产队进行农田建设和加工加肥的积极性,培修地埂的工作便逐年开展起来。到1958年,一半耕地培了地埂,增产粮食二万多斤。1959年,全大队二千一百八十亩土地,二百五十八块,每一块的边缘都培起了质量较好的地埂。在一次降雨一百二十毫米至一百五十毫米的情况下,雨水可以全部渗入地内;每次大雨每亩地可留住五百到六百立方水,完全可以满足小麦整个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加上修了引洪渠道,做到了沟沟拦泥,田田蓄水,土不下山,水不出地,不仅可以防洪排涝,蓄水保墒,还可以肥沃土地,改良土壤。因此,全大队的小麦,在1956年亩产平均二百五十五斤的基础上,到1960年亩产平均达到三百三十斤。今年,小麦自去秋播种到收获只落过两次小雨,长期受旱,但平均亩产量仍达到二百八十五斤,比四邻各生产队小麦亩产量高一倍左右。
翼城大部分公社处于山区和丘陵区,需要修边垒堰加埂;平川地区的耕地也不很平坦,有不少地方也需要培修地埂。今年,翼城县领导部门及时总结和推广庄里生产大队多年来坚持三包一奖、四固定,从而实现地埂化的增产经验后,全县各公社各生产大队按照本队的具体情况,从切实订好小麦的三包计划入手,推动了培修地埂、翻地、备肥等秋播准备工作。8月中旬,晋南专署又在翼城召开了全区各县水利局长会议,推广了庄里大队通过三包一奖促进农田建设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