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一个工人食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9-21
第6版()
专栏:

  一个工人食堂
商恺
今年春天,太原解放不久,当时全体职工忙于抢修机炉和线路,因住居分散,每日为吃饭而往返奔跑,浪费时间,增加劳累;而单身工人自己做饭,则更属不便,因此大家都感到有组织工人食堂的必要。
工人们很清楚的记得:过去组织食堂的办法都失败了。但工人们也获得了经验:要把食堂办好,一定要由大家来出主意,大家来办。他们首先规定了一条“省钱,吃饱,方便,合理”的原则。接着在全体职工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主张吃好的,有人主张要节省,有人喜欢吃大米,有人喜欢吃面食,也有人主张粗粮细粮调剂着吃;在伙食费的摊派上,有的主张一律均摊,有的则主张吃多摊多,吃少摊少;在吃饭的时间上,有说每天只在食堂吃一顿,也有的要来去自由,不必固定。意见越提越多,也越提越复杂。如何来适应各种要求呢?小组会集中大家的智慧,终于想出了办法,将伙食每天分为两餐,四种,十二份。为避免过于复杂,又规定上午吃大米、小米,下午吃白面、玉米面,每种再分为大、中、小三份。大米或白面是一斤二两为大份,十四两为中份,半斤为小份。小米或玉米面是一斤为大份,十一两为中份,六两为小份。除水煤由公家补助外,每人每餐一律定为二两小米的菜金,白菜,豆腐,粉条,西红柿,经常调剂变换。但另外可自由定菜。
这样复杂的伙食制度,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会搞得一塌糊涂的。经过大家研究,选出一个五人伙食委员会,负责制定计划,检查饭菜质量和卫生,征取职工意见,经常研究改进。下设管理员一人,负责粮款收支,帐目登记。为使手续简明,便于统计,实行有计划的做饭;每人每月发给卡片一张,卡片正面按每月三十一天分为三十一栏,每栏再分许多小格按上午下午两餐划分饭的种类和份量,卡片背面则为特定菜菜单。每人每日预先进行包饭,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食量大小,胃口爱憎,按照卡片,随便选择,任意变换,包一餐,包两餐,或连包几天均可自由规定。例如:你是个普通食量的人,想吃大米,那么你便可在卡片上当天的一栏里,将“大米”方格内“中份”字样划去,然后交管理员盖章,换取大米中份饭牌一个(卡片于饭后发还)。管理员遂将卡片汇集,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将该餐所需各种米面总数,送交伙房,按量做饭。下班后,每人即持牌前往食堂用饭。炊事员即照木牌所列种类份量发给。当食堂成立之初,饭的份量常常不易打得准确,后来炊事员技术逐渐熟练,伸手打饭,迅速准确。因为事先有正确的统计,饭菜不足或剩余浪费的现象是很少的。
电力公司半月发薪一次,食堂也于半月进行一次结算。发放工资是按三天的平均市价做标准;而食堂则一律折成小米,按贸易公司牌价收款,经常保持使伙食费低于市价。食堂管理员将款项收齐,立即到贸易公司按牌价购买下半月所需各种米面,使公私双方均不致因物价波动而受到损失。
工人食堂,成立至今也不过三个月的光景,但已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统计数字:七月份每天吃大米白面中份者,共合小米一百十五斤;每天吃一米一面中份者,合小米七十斤;全月吃粗粮中份者,共合小米五十余斤。而学徒最低工资为一百五十斤小米,如按吃粗粮中份计算,每月尚余九十余斤,可以养家。三个月来在工人食堂吃饭的人,很快的由三十几个人迅速增加到二百多,占全部职工的五分之四,便是很好的证明。
说明
一、这个材料是这次华北电业干部会上,太原工会工作中的一个报告,大家认为这个食堂是办成功了。
二、最后一段,是说明成立食堂后,工人经常在厂内活动便于进行教育、并加强集体观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