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化学纤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0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化学纤维
李松涛
自然界有两种纺织用纤维:一种是植物纤维(纤维素)棉花、亚麻、苎麻等;另一种是动物纤维(蛋白质纤维)丝和毛。
在本世纪初,先后出现了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总称为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是把天然的纤维素物质(如木材、棉短绒等)经过化学处理及机械加工而制成。实际上真正用人工制造的纤维是合成纤维,它是利用煤、空气、天然气、石油废气及农副产品等为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及机械加工而制成。
化学纤维的出现,是化学家从模拟蚕吐丝而开始研究的。早在二百多年前,许多化学家试图用人工方法将桑叶制作人造丝,但是,找不到溶解桑叶的溶剂,后来他们测定蚕丝和桑叶的组成,发现二者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蚕丝却另有氮,根据含氮的启示,化学家将纤维素用硝酸处理后,制成硝化纤维素,这种含氮的纤维素可溶解于酒精而抽出丝,这样人类第一次制出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1912年德国IG公司首先研究成功过氯乙烯纤维(1938年工业生产),1935年美国杜邦公司研究成功聚酰胺—66(耐纶,1938年工业生产),同时德国也研究出来聚酰胺—6(卡普纶,1939年工业生产),此后,合成纤维相继投入工业生产的有: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特丽纶),聚乙烯醇缩醛纤维(维尼隆)及聚烯烃纤维等。
短短几十年来,化学纤维已跃居各种纺织纤维第二位,它已超过羊毛的生产量,而仅次于棉花,在近十年来合成纤维更是飞跃发展,不仅超过了天然纤维,而且还超过了人造纤维。
化学纤维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发展呢?
从原料资源和劳动生产率来比:天然纤维生产受耕地面积、土壤、气候条件等等的限制,生产量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像棉花不是任何地点都可种植的,我们也不能把粮田都种成棉花,而棉花一年也只能收获一次,一亩地也不过收几十斤棉花,三个月棉花纤维才能长三至四糎。蚕的饲育非常耗费人工,培养方法不易掌握,同时也受桑叶的限制,一个蚕一生仅仅吐一个茧,一个茧才有半克重的丝。羊毛的生产率也是不高的,一个羊在一年内才不过剪下来几公斤的毛。这样,靠棉、丝、毛的生产,是不可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的,而化学纤维的资源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的原料是木材、煤、空气、天然气、石油等,到处均有,它的生产也不受气候、土地影响。同时,劳动生产率也是很高的,从纺丝速度来说,湿法纺丝每分钟可以纺丝六十至一百米,干法纺丝每分钟可以纺丝二百至七百米,熔融纺丝每分钟可以纺丝四百至一千米,这只是一个纺丝位,每台纺丝机有几十个几百个纺丝位,而每个工厂大都是几百台纺丝机,一个现代化纤维厂可以年产几千吨甚至几万吨纤维。
一立方米木材能造成人造丝一百五十公斤,这就相当三十二万个蚕一生吐的丝,或者相当于二十五至三十头羊在一年所剪的羊毛。
一千吨煤炼焦后,仅从副产品苯制造聚酰胺纤维一千六百公斤,这些纤维可织尼龙短袜八万双,可做一百辆汽车轮胎帘子线。
一千吨石油,炼去汽油后,从分离的乙烯与丙烯可制造合成纤维一万五千公斤,这些纤维可作衬衣九万件或者二十万米布。
化学纤维具有较高之强度,可以作成高强度及超高强度帘子线,其强度比棉纤维高二三倍,像聚酰胺纤维直径零点一糎的细线可以吊起一百公斤重物而不断。用超强度的皂化醋酸纤维作成直径为一糎的绳索,可以经受载重十吨的负荷。聚酰胺纤维是最耐磨擦的,其耐磨性比棉花大十倍,用聚酰胺纤维作成的袜子非常耐穿,穿“尼龙袜”要比穿用天然丝作成的袜子的时间长五倍。合成纤维中新型耐热品种可耐摄氏二百至三百度以上,如聚四氟乙烯纤维在摄氏二百六十度下强度仍不变,而其他纤维在这样温度下大多焦化或分解了。试验证明,将各种纤维在日光及大气作用下经过一年之后,大多数纤维都损失其原来强度90%—95%,而聚丙烯腈纤维的强度只降低20%,纤维之耐气候性,适用作帐幕、窗帘、船帆、军用雨衣及渔网等制品。天然纤维是经不起酸碱及化学药剂腐蚀的,同时也易受微生物发霉及虫蛀,但是合成纤维是比较稳定的,过氯乙烯纤维可耐酸碱,适用于作工作服及过滤布,一般合成纤维不怕虫蛀,甚至埋在地下也不腐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