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新农第八大队运用传统耕作经验 从实际出发安排大小春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1
第2版()
专栏:

新农第八大队运用传统耕作经验
从实际出发安排大小春生产
本报成都10日电 四川新繁县新农公社第八生产大队,总结运用传统的耕作经验,从全年增产出发,正确安排了大春和小春作物的种植计划。
第八生产大队位于川西平原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田很多,一年两熟。小春作物主要是苕子、油菜、小麦;大春绝大部分是水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为了合理安排1962年小春和大春作物茬口,大队最近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耕作经验。过去在安排小春生产上,一般是从全年增产出发,在有利大春生产的前提下发展小春,即苕子(绿肥)面积占45%左右,黄油菜占35%左右,小麦占10%左右,豌豆、蚕豆等小杂粮占5%左右。大家认为,这样安排符合本大队的水利、肥料和劳力条件。苕子面积大,就能解决大春和小春的用肥问题(一亩苕子可肥三亩田),并且还能多养猪。同时,大小春作物面积安排适当,又可避免农活拥挤,使大小春各项作物,特别是水稻能适时栽种,有利于提高耕作质量。此外,这样安排还便于作物合理轮作,培养地力。第三生产队近几年基本上是这样安排的,因此,饲料多,养猪多,肥料多,粮食多。全队四十六户,现有猪一百六十头,粮食和油菜产量一直是全大队最高的。与三队相反,有些队不适当地扩大了小麦面积,如第五生产队苕子由50%缩小到不足20%,黄油菜全部改种生长期长的黑油菜;结果,肥料和饲料大大减少,猪只随着下降。同时,由于小麦和黑油菜种植面积过大,夏收夏种农活挤在一起,劳力畜力紧张,使相当一部分水稻栽插时间推迟了一个节令,耕作粗糙,因而全年粮食总产量反比过去减少。
大队集中了大家的意见,确定安排1962年大小春生产,既要接受传统耕作经验,又要运用几年来改革耕作制度的成功作法;既要搞好小春,又要有利于大春;既要使当年增产,又要使来年增产。根据这些原则,各生产队又先后发动社员反复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了明年大小春作物的茬口安排计划:苕子面积占38%,油菜占37%(其中黄油菜占90%,黑油菜10%),小麦占12%,小杂粮占8%,其他5%。
这样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安排茬口,社员很满意,他们认为有以下的好处:(一)对小春生产有利。1961年,全大队种植的四百多亩小麦,有半数种在不适宜种麦的死白鳝泥田内,1962年计划种植的小麦,可全部种在最好的黑油沙田上,而且肥料能增多,产量可以提高。(二)对大春生产更有利。1962年小春面积扩大,为水稻提供的底肥将比1961年增加。苕子多有利于养猪积肥,因而还能节约购买商品肥的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茬口安排的合理,能调开农活,就能保证全部稻田满栽满插,提高栽插质量。(三)大小春作物都能合理轮作,从而有利于培养地力,为争取1963年更好的收成准备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