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改——为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1
第4版()
专栏:文化街头

改——为了什么?
毕克官
曾在一个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看到了一种鱼形的牛角梳子。其造型的概括简练、夸张传神,其用色的单纯美观,得到一致的好评。这种既实用又美观的艺术品,深深的打动了一位朋友,他远道托人去买几把来。几个月后,东西寄来了,但却出人意料之外,“鱼”被改革的大变模样,造型、颜色和真鱼不相上下。但那种打动人心的魅力再也找不到了。也曾耳闻或眼见过,某些地方,把本地民间玩具极为传神、纯朴、夸张、简练的风格抹掉,而追求逼真的自然形态。这种类似的例子就不多举了。
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但艺术不等于生活。不论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我们的民间艺术家似乎很懂得这个道理,许多优美的艺术品正是做到了“艺术的真实”。不认识这一点,为了单纯的模仿自然,求其逼真,而把优秀的传统改革掉了,这很不利于艺术的发展,也影响到艺术质量的提高。
任何一种艺术,如果故步自封,不敢创造、革新是错误的。我们反对这种保守观点。因为这样就不能促进艺术的不断发展。但是,要革新,首先就要研究传统,理解传统,明其精华,辨其糟粕,做到胸中有数,改革的目的则是为了精益求精。
为此,愿录梅兰芳先生的话,以共勉之:
“艺术的本身,不会永远站着不动,总是像前浪推后浪似的一个劲儿往前赶的。不过后人的改革和创作,都应该吸取前辈留给我们的艺术精华,再配合了自己的工夫和经验,循序进展,这才是改良艺术的一条康庄大道。”
(《舞台生活四十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