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坚持因地制宜 照顾多方需要 爱国大队合理种植获得好收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2
第2版()
专栏:

坚持因地制宜 照顾多方需要
爱国大队合理种植获得好收成
据新华社济南11日电 山东莒县爱国公社爱国生产大队,今年春种时由于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安排作物种植,现在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爱国大队在制订今年的生产计划时,为了改变往年某些作物安排不够恰当的状况,特地发动社员就今年作物的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经过热烈的争论,大家一致认为,安排作物的种植,必须掌握以下的原则:既照顾到社员的需要,又照顾到国家和集体的需要;既照顾到吃的,又照顾到烧的;既照顾到人的需要,又照顾到牲畜的需要;既照顾到当年增产,又照顾到来年茬口的安排。本此原则,根据本队土质和水肥等条件对各种作物进行了合理安排。洼地种了高粱、穇子,存水地种了稻子、民穇,高地种了玉米、谷子、地瓜等;黑土湖地种高粱,黄土高地种谷子。由于按照地势、土质、茬口和作物品种习性进行了合理安排,样样作物生长良好。在与去年同一时期降雨量相等的情况下,去年不少土地因涝无收,今年却没有涝死一亩庄稼,而且夺得了相当好的收成。全大队各生产队总计超过5%完成了早秋包产计划。周马庄生产队有五十亩低洼地,去年种的地瓜有的涝死了,没涝死的也因灭不净杂草没结瓜。今年在这块地里种了高粱,共收入高粱一万二千五百斤、高粱秸三万五千斤,既有粮也有柴。社员张俭高兴地说:“因地种庄稼,草荒地也变成了粮食囤。”
随着早秋收获的结束,部分粮、柴已经陆续分到社员手中。正如原来所计划的,今年的收成能够兼顾多方面的需要。首先,社员吃的口粮,从去年的四种增至今年的十种,满足了社员生活习惯及多方面的特殊需要。老社员吕安志的儿子最近结婚,即按照当地传统习惯蒸了粘糕、打了发团、做了豆腐。产妇、儿童、老人、病人需要的黍、稷、小米,也得到满足。这一点特别使老年社员和妇女感到满意,女社员陈彦芳说:“今年的庄稼好又全,要什么有什么。”其次,烧柴问题得到解决。去年全大队只收入烧柴八十五万斤,今年可收入四百万斤,社员烧柴显著增多了。第三,社员们日常需用的编制笤帚、炊帚、锅盖、席、苇笠、蓑衣的原料,盖屋用的高粱秸、搿绳用的?秸等,都大量的收获下来。好多社员已使上了用新收的副产品编制的用具。第四,全大队收入饲草二百零七万斤,饲糠三十七万二千斤,晚秋收获后将留出必要的饲料粮。虽然现在比去年同期耕畜增加了二十五头、猪增加了一百零五头、羊增加了三十五头,但草料仍能满足需要。第五,由于合理地安排茬口,错开了作物成熟期,也便利了农活和明年茬口的安排。去年正茬小麦只有二千三百亩,今年增加到五千九百亩,目前已秋耕一千五百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八点五倍,给来年的小麦增产奠定了基础。第六,在照顾了社员利益的同时,也照顾到了国家利益。今年交售的公粮品种多,有玉米、谷子、高粱等,去年秋季交售的粮食全部是大豆和瓜干。
目前,这里由于早秋丰收,市场上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各种蔬菜、家禽、家兔和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的手工业品很多。社员们看到早秋丰收,晚秋作物也长得好,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不仅出勤全、工效高,而且也发挥了集体智慧,想尽千方百计争取晚秋超产。老社员关永水等自动利用雨天搿制了牛缰绳、拉绳,以备秋耕。每次下大雨后,都有很多社员主动到田间开沟排水,加强晚秋管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