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富丽的建筑彩画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4
第7版()
专栏:

富丽的建筑彩画艺术
布正伟
我国古代建筑匠师,常在房屋结构的一些重要部位,如梁枋大木、额垫板、平板枋、斗拱、垫拱板、天花板、椽子、角梁的表面,抹以油灰,缠以麻筋或粗布,最外层施以鲜明的彩色图案,借此来达到木构防腐防蠧以及美化装饰的目的。图案多为云气、卷草、花卉、龙凤、绫锦织纹、万字和宝珠等,这种画在建筑结构上的彩色图案,统称为“建筑彩画”。
建筑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代开始,经过秦汉、南北朝,直到明清,历代的建筑匠师不断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吸取了西域佛教艺术中的优秀成分,再加上自己大胆的创造、辛勤的劳动,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彩画艺术,并享有“世界独树一帜”的盛誉。特别使我们赞绝不已的是,彩画艺术与防腐防蠧功能的高度结合,不仅具有装饰上鲜明、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风格,同时,使整个建筑艺术也赢得了丰富美观、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北京许多古代建筑都有精美的彩画。初游北京天坛、故宫的人,大概都会产生一种有如最初接触到京剧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灿烂眩目、富丽清新的强烈印象。那些在体量雄伟、结构庞大的木构架建筑的楹柱上部,在瓦檐下的阑额枋檩、斗拱椽头等部位上,用靛青翠绿、贴金线纹描绘上精巧玲珑的装饰图案,这与金黄、宝蓝、翠绿的玻璃屋顶,与殷红或深赭的柱子、门窗、墙壁,以及与乳白的石基、台阶、栏楯等互相衬托、互相辉映,构成一种豪华富丽、火热明快的艺术效果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但彩画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又可以呈现另一种效果。比如说,在如画似锦的江南园林里,青绿点金的彩画便像仙女身上的彩带似的,缭绕在袅娜多姿的亭台楼阁上,这与淡雅宜人的灰瓦白墙、青山绿水配合在一起,则又给人以恬静幽邃的舒适之感。其实,类似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并不局限于建筑实体的外部。室内装饰很重要的部分——天花、藻井上的彩画装饰,由于建筑物不同的功能、性质,不同的室内光线作用,也能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例如,厅堂和庙宇中的室内彩画装饰给我们的感受就不同,前者明朗畅快,后者晦暗压抑。
我国古代建筑和古典诗歌、音乐、绘画一样是很讲究“气氛”的烘托、渲染和“意境”的创造的。固然,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法很多,然而,从上面所举的这些实际效果看来,不能不说,彩画在这里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艺术语言”的作用。
大家知道,古代建筑的挑檐很大,“柱高一丈,出檐三尺”这只是一般情况,出檐为柱高一半以上者并不少见。此外,屋顶层数多至重檐,乃至三重檐。所有这些,便造成了古建筑檐口下部的强烈的阴影效果。而掩映在檐下的彩画,是以青绿的冷色调为主的,这就不仅加强了与经常受光的殷红的或深赭的柱子、门窗、墙面之间的色彩对比作用(冷暖对比作用),同时也加强了整个建筑物的阴阳、明暗的对比作用。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檐口下部的阴影效果,使得建筑物本身更富有空间立体感;也更加突出了檐部与屋面交界处的起伏变化的建筑轮廓,使得庞大厚重的体量得以调节。在阳光充足的晴天,我们站在离开建筑五六十米以外的地方,稍稍眯上双眼,便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妙有趣的艺术效果了。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建筑。虽然平顶出檐不大,却由于在其檐口运用了深绿色的琉璃贴面,而给人以出檐加深的感觉,从而使其与庞大的建筑体量取得协调。同时,这也突出了檐边的轮廓,强调了檐线两端微微向上翘起的趋势,给观者以快感。这些,正是从卓越的建筑彩画艺术手法中借鉴而来的。
此外,在群体和单体建筑中,建筑彩画和其他一些因素一样,也能起到使各个单体建筑在人们的感觉中互相联结、互相呼应的“基调作用”。同时,建筑彩画还常常以其色彩和图案的规律性的重复、变化,以及建筑其他部位的色彩所构成的“红绿相间、金朱交错”的效果,使人产生一种活泼明朗、愉悦快畅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样也加强了建筑群中单体建筑之间的有机联系。(附图片)
天花金琢墨彩画:龙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