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从智慧中吸取智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4
第8版()
专栏:沙漠考察队员日记

从智慧中吸取智慧
 田裕钊
晚饭后,我们换上干净的衣服,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步出皮山治沙站,来到了农田中心的一座座高大的沙丘上。
绿茵茵的农田,被纵横成网的防护林带切割成一个个规则的方格;土黄色的马车道,曲曲弯弯,在浓密的行树中消没;远处,高大的沙丘隐约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在夕阳照射下与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出一片诱人的景色。远处,树叶沙沙地作响,一阵微风吹了过来。抬头是星空明月,低头是庄稼成野。此时此刻,难道我是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吗?激动的感情缠绕着我,在混杂的思潮中,考察所见历历在目……。
南疆的绿洲,斑斑点点地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各内陆河流近旁,水足土肥,适于垦殖耕作。但这些缘洲除极少数以外,东西南北不是茫茫的沙海,就是一马平川的砾石戈壁。然而这里的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把沙漠戈壁变成了绿色的岛屿。前几天我们考察的那沉沦在昆仑山脚纵深谷地中的桑株巴扎时,公社陆书记告诉我们说,公社有六七千株核桃树,每年向国家出售核桃一百五十到二百吨之多。核桃既是改造大自然的得力杠杆,又成了公社的“摇钱树”,至于将来可得的优质木材,就更不用说了。
在我的回忆中,热情质朴的麦麦赛提又出现了:他工作既认真踏实,又不墨守成规。去年他在一株酸梅树上嫁接了十五种不同的品种,有早熟杏,有红皮桃。今年,他引种了在沙漠边缘皮山上不曾生长的柏树,现在小苗已经出土了,青嫩的幼苗在荫棚下饱含着强盛的生命力。像他这样的自然改造者,又何止一个。我在另一座被沙漠戈壁围困的林场内,不是还见到沙枣树上嫁接着苹果吗?
明月银光处处映,四周旷野,一片寂静。我扪心自问,是谁在这考察之中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是劳动人民,是那千百年来在与大自然斗争中从事着艰苦斗争的各民族人民。是我们的党——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的最高结晶。
我漫步走下沙丘,维吾尔族老乡那雄浑激昂的曲调从远处传来。我们穿过被高大的杨树镶滚着的林荫沙道回我们的宿营地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