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调查证明 这里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5
第2版()
专栏:农村调查

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调查证明
这里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院长 顾复生
小蒸人民公社在上海市青浦县。这里地势低洼,每一农业人口平均有耕地二亩四分。几年来农业生产比较稳定,1960年的粮食产量,比1957年有所增长,与大丰收的1956年约略相等。但是,在农作物的安排上,近几年存在着两个争论问题:一个是种不种双季稻?一个是多种小麦还是多种蚕豆?农民不赞成种双季稻和多种小麦,认为这是“明增暗减,得不偿失”。我们在同公社干部和农民反复研究以后,认为农民不赞成种双季稻和不赞成多种小麦是有道理的。
(一)为什么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
在小蒸地区,种双季稻前熟每亩可以收稻谷五百斤上下,后熟可以收三百斤上下,两熟共收八百斤上下。种双季稻的都是高田,用高田种单季晚稻,每亩可以收五百八十斤上下。两者比较,双季稻比单季稻每亩多收二百二十斤。从表面上看起来,种双季稻确实可以增产粮食。全面算账,种了双季稻,实际上并不增产。
(1)影响寄秧田的产量。这里习惯,双季晚稻在单季晚稻田中寄秧(单季晚稻多插秧苗,到8月初拔出一半秧苗移植到双季晚稻田中),寄秧田将因此少产稻谷约一百五十斤(如果一般的单季晚稻亩产五百八十斤,被寄秧的田就只能亩产四百三十斤)。
如果改用老壮秧(即在秧田中让秧苗长大),秧田必须种得很稀,一亩秧田的秧只能够插四亩(包括秧田在内)。即使如此,秧苗还是长得比较瘦弱,用这样的秧苗种的后季晚稻,每亩只能收稻谷约二百五十斤上下,即比寄秧少收五十斤。而且秧田不能种早稻,只能种晚稻;因为种得迟,每亩也只能收二百五十斤,比单季晚稻亩产五百八十斤少收三百三十斤。把这三百三十斤分摊到三亩双季稻的身上,每亩又少收一百一十斤。两者合计共少收一百六十斤,比寄秧田的损失(一百五十斤)还大一点。
(2)多用种子。双季早稻秧棵数要增加一倍,加以天气冷,成苗率低,每亩需用稻种四十斤;双季晚稻下稻种十五斤,合计五十五斤。单季晚稻只用稻种十五斤,双季比单季多用稻种四十斤。
(3)这里种了双季稻就不能种夏熟作物(豆、麦),只能种红花草。种了单季稻还可以种一熟蚕豆或小麦,每亩可以多收豆麦八十至一百斤,扣除种子可以多得六十至八十斤。
以上三项合计共损失二百五十至二百七十斤,已经多于双季稻增产二百二十斤的数额。所以种双季稻还不如种一熟豆麦、一熟水稻。此外,种双季稻还有以下几项间接损失。
(4)多用肥料。双季早稻因为时间短,必须多施肥料;双季晚稻的施肥量,与单季晚稻大体相同。双季稻比单季稻至少需要多施十五担人粪或猪肥和十五斤肥田粉,才能获得前面说的收成。目前单季稻施肥不足,如果把双季稻多施的肥料用在单季稻上,单季稻至少可以多收四十斤稻谷。
(5)多用劳动力。这里人少地多,种了双季稻,在收早稻和插晚稻的时候,劳动力特别紧张,将使单季晚稻少耘一次。这时,又是捞水草,割野草作饲料,以及作稻田绿肥的最好的季节(这里习惯把野草切断作单季晚稻的追肥)。少种一亩双季稻,省下来的人工用来耘稻和增施绿肥,至少单季晚稻可以多收二十斤稻谷。
(6)双季稻长得很短,因此稻草也少,两季稻草合计,据说还抵不上单季晚稻。
以上(1)至(5)五项合计,每种一亩双季稻要损失三百一十至三百三十斤稻谷。与双季稻比单季晚稻每亩增产二百二十斤比较,显然是得不偿失。
(二)为什么多种小麦不如多种蚕豆?
这里的地势比较低,地下水位高,不适宜种小麦。农民要求少种小麦,多种蚕豆。原因是种小麦的收入并不比种蚕豆多,而种小麦要拔去土地的肥力,种蚕豆则能够增加土地的肥力。
(1)这里每亩高田只能收小麦八十斤上下,除去二十斤麦种实收六十斤上下。荡田种小麦亩产三十至四十斤,除去种子所余无几。高田种蚕豆,每亩可以收干蚕豆一百斤上下。八十斤小麦的价值约为九元,一百斤蚕豆的价值约为十一元。
(2)种小麦多用肥料,每亩小麦要施猪肥十五担,种蚕豆只需要施五担猪肥。种蚕豆能够增加土地的肥力,种小麦要拔去土地的肥力。豆田种水稻施上同样多的肥料,也要比麦田种水稻多收稻谷约五十斤上下。如果把种豆比种麦节省的十担猪肥增施在水稻上,再增收二十斤,则可以多收稻谷约七十斤上下。
(3)种了蚕豆,可以吃一部分青蚕豆,这样比完全吃干蚕豆更加合算。吃了青蚕豆,豆箕还可以作绿肥,一亩豆箕可以作两亩水稻的底肥,肥效同一亩红花草大体相同。青蚕豆比干蚕豆或小麦早收二十天,对种水稻在时间安排上也比较有利。青蚕豆的收入比干蚕豆高得多,每亩可以收带荚的青蚕豆五百斤上下,值二十五至三十元。
青蚕豆可以当菜吃,多吃青蚕豆也可以少吃粮食。上海市规定,出售六斤带荚的青蚕豆,可以少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所以每亩产五百斤青蚕豆,可抵粮食八十多斤。
最近几年,由于多种小麦和双季稻,少种蚕豆和红花草,土地的肥力有逐渐衰退的趋势。虽然由于多施化肥,粮食的亩产量仍然略有增长,但土质已经不如以前那样松软。
(三)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作物安排方法
作物安排必须因地制宜,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耕作习惯不宜轻易变更。小蒸地区过去不种双季稻,小麦也种得很少,解放前一个种十亩田的农户,在冬季大约种七亩红花草,两亩蚕豆,半亩小麦,半亩油菜。去年双季稻增加到占总面积的14%,小麦增加到占总面积的24%,蚕豆和红花草都种得比较少。这样的安排违反了当地的具体条件所形成的自然规律,因而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受到损失。今年双季稻虽然缩小到占总面积的7.5%,农民仍然认为种多了一点。
我们研究了上海市辖区和浙江省嘉兴、江苏省苏州两个专区的情况,这里无霜期还不够长,不适宜于多种双季稻。在这样的地区,如果人口少,耕地多,劳动力和肥料的供应比较紧(肥料供应在一般的情况下决定于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如果每人平均只有一亩田,一个农户的人粪猪肥都用在四五亩田地上,肥料就比较充足;反之,如果每人平均有三亩田,一个农户的人粪猪肥要用在十二到十五亩地上,肥料就显然不够了),种双季稻就得不偿失。嘉兴每一农业人口平均有耕地二点八亩,去年种的双季稻达到水稻总面积的60%。由于劳动力不足,误了季节,去年嘉兴双季稻两季的产量,比单季稻的亩产量还低四十八斤。所以在这一类地区,双季稻种得愈多,损失愈大。
在无霜期比较长,而且人多地少,劳动力和肥料比较充裕的地区,种一点双季稻可能是有利的。浙江省萧山县今年种了水稻总面积60%的双季稻,据说仍然有可能获得丰收。原因是:
(1)这里无霜期比较长,双季早稻种得早,收得早,双季晚稻能在7月底前种完(其它地区要迟七天到十天),霜冻也比较晚。因此,早稻和晚稻的亩产量都能达到五百多斤,合起来达到一千多斤。
(2)每人平均不到一亩耕地,劳力多、肥料多。
(3)这里是半水稻半棉麻地区,种双季稻和种棉麻季节不同,可以互相支援。由于这些原因,在这里种一部分双季稻,在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大忙时期,不但可以不误双季稻的季节,也不致使单季晚稻受到很大的影响。当然,即使在这样的地区,种过多的双季稻也是不适宜的,农民对于去年种了太多的双季稻也是有意见的。
由此可见,种不种双季稻,决定于无霜期的长短,人口和耕地的比例。我个人认为,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地区,如果每人不到一亩,可以种较多的双季稻;如果每人一亩半,就只能种少量的双季稻;如果每人二亩半左右,则以不种双季稻为好。北部地区即使每人不到一亩(例如无锡),种双季稻也不一定适宜。
种多少小麦,主要决定于地形的高低和土质是否适宜于种小麦。一般来讲,在低洼地区不宜多种小麦。如在青浦县,青浦东部的地势高于青浦西部,东部种的小麦历年就比西部多一点,亩产量也高一点。上海市的上海、宝山、嘉定等县,江苏省苏州专区的江阴等县是小麦的高产区,这里历来多种小麦。但即使在这一类地区,也应当种一点蚕豆和绿肥,使土质不致变坏,而且能够继续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