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秋风寄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5
第8版()
专栏:

泉波
北京的天气,每个季节总是来得这样准时。立秋一到,秋意就随着一阵阵凉风开始降临。一连几天,秋雨连绵。人们在雨后的早上已经开始添上衣裳,秋天的感觉就更加显著了。秋天常常容易使人沉浸在回忆里。听着秋夜的淅沥的雨声,我想起了我们这一代人所走过的艰辛的道路。
现在四十几岁的人,青年时代走上斗争的道路,大概都是从“一二·九”的号角,从抗战的炮声开始的吧。如果从那个时候开始,把我们的回忆的画面一幅幅地排列起来,几乎每一幅难忘的画面都是同农村联系起来的。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到农村去,到工农群众当中去”的号召贯串着我们这一代人所走过的道路。“一二·九”救亡运动虽然是在城市开始的,但是在我们的回忆里,下乡宣传却是多么使人难忘。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向农村,开始第一次接触广大的农民。以后,抗战爆发了,一批批青年走向延安,走上革命的道路。1938年下半年武汉沦陷以后,从南方到延安去需要绕道从四川走,而且由于国民党的封锁,断绝了到延安去的交通,需要一步步跋涉,提心吊胆地提防着国民党的拦截,晓行夜宿,差不多走过半个中国的农村。那时候,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广大的农村赤地千里。为了在国内制造摩擦,向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抗日根据地进攻,国民党在农村里到处拉伕抓丁,把他们用绳索串连起来,一长串一长串不绝于途,天一黑就在路上找个地方把他们捆在一起关起来。长夜漫漫,至今回忆起来,还不能忘记夜里躺在荒村野店的草铺上听着孤儿寡妇啼饥号寒的哭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冒过一次又一次的危险,终于到了延安。来到延安的青年们一面学习,一面工作,一面上山开荒,冬天没有炭火就上山烧木炭。1942年,由于日本强盗在前方对各个敌后民主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国民党在后方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和进攻,情况十分困难。毛主席号召大家亲自动手,丰衣足食,发展大生产。于是大家一起养猪,种菜,纺线……。那时候,许多青年到了延安,在延安学习了一个时期就又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到敌后各个根据地工作去了。在那里,当然仍然还是在农村。抗日战争结束了,接着又是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从日本强盗手中夺回来的一些城市,在解放战争初期又被国民党占领了。中国人民仍然以农村为依托,终于最后打败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进攻,苦难深重的中国,这才来了个大翻身。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的么?
一转眼就过去了二三十年。一切的变化,使现在的青年们对过去的许多事情都要费一番思索才能了解得了。二三十年,贯串着差不多整整一代人所走过的道路。年轻的一代,又需要开始来考虑自己的理想,选择道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现在要容易得多了,再也不会感到前途茫茫,再也不需要经过那么多的艰难曲折,更不需要冒什么生命的危险了。然而理想总得靠自己来树立,多么宽广的道路也得靠自己去走才行。一年一度秋风起,许多青年人走出了毕业的校门,现在又到思考、决定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我们的党号召青年们到农村去,到那个广阔的天地当中去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选择了到农村去的道路,把彻底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作为自己的美好理想。当我在这新秋的静夜里回忆过去,仰望新的一代无限美好的未来的时候,愿借秋风寄语:让青年们也来想想我们这一代人所走过的道路;也许在这当中能帮助他们获得一些坚定的信念,从我们这时代的生活的源头去汲取一往直前、奔腾千里的勇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