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石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6
第8版()
专栏:

石匠
何为
我们踏上朝阳溶溶的大道,到定海北门外的普慈寺山麓去游览。山上石杵丁咚,石匠敲凿石头的声音在山顶发出清脆的回响。我的同伴突然转过头来问我:
“你还记得那个沉默的石匠吗?”
我多少还记得一点,那可是已经多年以前的事了。
不知道从哪年起,石匠就在这个地方的山坳里住下来。他拿了几十年的锤子和凿子,从坚硬如铁的岩石上打出一只石臼、一座石磨或是一块石碣。在匠人出色的手艺下,没有生命的石块都变成了一件一件有用的器具,散布在广大的人民生活中间。自然没有人会因此想起某一个石匠,在那些简单的石器用具上,从来不可能找到某个石匠的姓氏。然而当人们使用着石匠生产的工具来磨米磨面榨油,或是在道旁竖起一块小小的里程碑,石匠的劳动就无往不在。
我还记得那个石匠不只善于制作最普通的日常用具,给人们的生活上和生产上带来了不少有益的东西,尤其擅长精工细雕地在成块的原石上刻出石狮子。那些石狮子大小不一,神态各异,却无不栩栩如生。譬如蹲在石桥的石栏上那几头天真无邪、稚气可掬的小石狮,守卫在宅第门外昂首瞪眼张牙舞爪的大石狮,都是通过石匠那双粗糙多茧的大手创造出来的。行人看见这些独具匠心的石雕,不由自主要伸手去抚摩一下,感到欣赏的喜悦和愉快,却很少有人想起匠人为此耗尽了生命中最好的岁月。
那石匠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普通劳动者。他默默地成天劳作不息。不知是因为朝朝暮暮和岩石相对的缘故,还是由于日复一日过于辛劳所致,石匠本人就像他手里的石头一样沉默。啊,真的,石匠的工作就是一锤一凿不断地在石块上劳动,说话有什么用呢?那丁东的凿石声岂不是他的语言吗?而且虽说他是个沉默的人,有时候他会对自己突然大声地骂了出来,或者低声温柔地咕噜着像是和石头谈心。在没有人知道的深山野坳里,石匠的大半生岁月倾注在冷冷的石块上。他的全部思想感情,甚至他的生命,都消磨在这种单调的、寂寞的、无尽的劳动里,就像解放前无数手艺绝伦的匠人一样,听凭在风雨飘摇中自生自灭……。
我所知道的这个石匠的身世仅止于此。然而关于他的一切并没有结束,甚至还只是刚刚开始。
“他的生命仿佛还只是刚刚开始,虽说他大概已有六十多了。”我的同伴若有所思地说。
我们在幼树成林的苗圃里穿行而过。这里是海滨城市绿化的源泉。千万棵嫩绿的树苗密密层层排列成行,连成一片鲜亮的葱绿色,在夏日的晴空下迎风摇曳,远远看去宛如一座绿色的岛屿。在众多的小树苗中间夹杂着几棵参天白杨,若干株苍松古柏。相形之下,小树显得更年青,弥漫着青春气息,而老树则巍然屹立,更加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接着我的同伴又告诉我关于石匠的故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期间,全国各地集中了一支庞大的建筑队伍。在钳工、焊工、铆工、木工、泥工、电工和油漆工等等不同工种的行列里,有一些很特别的工种,其中之一就是石匠。那都是一些有很高手艺的老工人,党重视他们在长年累月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在那些一向不为人注意的地方发现了他们。
我们的老石匠就这样当上了一名尖兵。他从山区里站了起来,生平第一次离开乡土,从南到北,从上海到北京,从长江到黄河,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那几年,在我们的首都像雨后春笋一样矗起了许多闻名全国乃至国外的高层建筑物,在那些以飞跃的速度盖起来的辉煌的社会主义大厦中间,人们可以看到老石匠的全部智慧和创造,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石刻雕饰,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民大会堂落成的时候,接待第一批入内开会的一万个人,就是那些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大厦的工人。老石匠也是其中的一个。”我的同伴微笑着又加上一句,说完了就引领我拾级登山。
山上的扩音机不知什么时候打开了,丁咚的凿石声通过大喇叭突然扩大了好几倍,回声四起,成为遍布普慈寺山麓的一种奇异的音乐。这时候我才知道山上有一处石匠的工地,为了纪念解放舟山群岛而牺牲的烈士陵园的建筑工程快近收尾。还没有到山巅,极目所见全是巨大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大批石匠在山上筑陵的身影隐约在望。
快到山巅上,有一块开阔的平地,这就是以前的净慈寺旧址。背后群山环峙,连绵不绝的山峦形成绿色的屏障。山前面南向阳,远处天际时隐时现闪烁着大海的波光。登高远眺,山下幼树群集的苗圃和一座小小的蓄水池俱在眼前。山腰里有一座十分显目的朱漆茶亭,从山下直达山上的公路就横卧在它旁边,有如一条蜿蜒而来的白色山涧盘绕着山坡。到处都是花坛和草坪。蓝天绿树,凝碧晴翠,这座山本身就是一个整洁美丽的大花园。
这真是一个有着看不完胜景的好地方,就在这里,建成了一座庄严巨大的烈士陵墓。墓前宽阔的石壁上,石匠们正在精心雕刻着1950年5月解放舟山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们那一页不朽的历史。密密麻麻的细字,字里行间涌现出无数英雄事迹。许多石匠们正在陵园前做最后的修饰工作。
阳光下,一个头戴宽边竹笠的老石匠跨着大步远远向我们走来。
我的同伴挨着我低声说:
“你还认识那个老石匠吗?去年他从外面回来后立即投入这里的建陵工作。如果你想跟他谈谈,不用担心他有多么沉默,这位老匠人如今比谁都有更多的话要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