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像利用土地一样利用水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7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像利用土地一样利用水面
本报记者 李峰 侯淑珍
来到“无船难行路”的江苏吴江县,增加了一个新观念:水面,应该像利用土地那样去充分利用。
这里的群众,利用水面很有经验。听他们一讲,加上我们的观察,长了不少知识。
吴江地处太湖东南岸,水面等于耕地面积的40%。其中,大至万亩小至几百亩的湖荡(外荡)四百一十七个,总面积近三十万亩;纵贯县境的河沟近五千条,共七万四千亩;池小水静的内塘三千三百多个,共一万六千多亩。
湖荡分层利用
吴江人利用水面,主要是养鱼。今年共养了二十万六千亩。他们养鱼的办法很妙,什么“立体”利用水面,综合利用鱼饵,“以鱼养鱼”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用最少的水面,最少的饵料,养肥最多的鱼。
他们养的鱼,有草鱼、白鲢鱼、花鲢鱼、鳊鱼、青鱼等。这几种鱼生活在一个塘、荡里,很自然地就分层定居,互不相扰。在水温正常的情况下,草鱼生活在上层,它专吃鲜草,胃口好,食量大,一斤重的草鱼,一天要吃一二斤草,所以它长得快,一年能长二斤。这个县和青浦县合办的元荡养鱼场,两年前孵化的草鱼,现在已长大到五六斤。白鲢和花鲢鱼居中层,草鱼的粪便可以培养浮游生物,供它们为食。把鲢鱼和草鱼放养在一起,就可以“以鱼养鱼”。白鲢和花鲢比草鱼好吃,尤其是白鲢肚下的肉和花鲢(胖头鱼)的头,肥而鲜。吃粪肥,肉鲜美,这也许是人们喜欢养殖这两种鱼的一个原因。这里养的鳊鱼,是长江里的长身鳊。它和草鱼等也有依存关系。长身鳊草鱼专吃鲜草,一不新鲜,就不吃了。这些草腐烂了要影响水质。鳊鱼就为全塘、荡的鱼担任了消灭烂草的工作。它吃草鱼吃剩的草(也吃鲜草)。它的缺点是长得慢,两年才能长到半斤多。青鱼居住底层,专吃螺蛳肉。它每天像人们嗑瓜子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咬开螺蛳壳,吃掉肉,从两腮里吐壳。如果螺蛳供应充分,一斤大的青鱼一年可以长到四五斤重。
这样搭配鱼的品种,同样一亩水面,同样多的草,就可以养肥更多的鱼。
青鱼是很有名气的鱼种,肉肥美。但是地处内塘的人,养青鱼和种粮食有矛盾。螺蛳是水稻追肥的好肥料,为了增产水稻,他们就把青鱼吃的螺蛳让给了水稻。今年这个大队养的青鱼比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二,而且有一个月没有喂螺蛳了。由于青鱼不吃螺蛳,它们瘦了。但再过些日子,等晚稻不再需要追肥时,便能用螺蛳喂它。养青鱼用的螺蛳,一小部分是驾船到外荡捞来的,大部分是从集市上买的。现在买一百斤螺蛳要三元左右。青鱼吃一百斤螺蛳,可以长一斤到三斤肉。十斤以下的青鱼,每斤售价五角左右。所以他们说,养青鱼不是内塘养鱼的方向。据他们说,由于养青鱼和种水稻有矛盾,经济上不合算,据他们了解,一些地方养青鱼的数量减少了,或者不养了。
怎样养好外荡鱼
吴江县主要靠外荡养鱼。外荡水流动,活食多,空气好,鱼的活动范围大,因此外荡的鱼比内塘的鱼,肉肥味美。
外荡水面产鱼量比内塘低。去年全县平均每亩外荡水面产鱼二十二斤。全县外荡养鱼最早产量最高的盛泽公社,一万五千亩外荡水面,也才平均亩产四十八斤。但是外荡养鱼成本低,因为它不用人工喂饲料,荡内水草多、浮游生物多,螺蛳多,节省劳力。元荡养鱼场四万亩水面,只有三十五个工人和五个管理干部,平均一人管千亩。外荡养鱼,做好三件事就可以高产:一是放足鱼种;二是不让它逃走;三是有把握把它捉上来。要不让鱼逃走,就要用大批毛竹,扎筑起帘箔、帘门。这个县今年只是修理帘箔、帘门的毛竹,就需要近万根。但目前毛竹供应不足。因此,吴江县今年外荡养鱼的方针是:少养一点(面积),养好一点(提高单产)。
吴江还利用水面生产大宗的菱角。全县去年共种菱一万八千亩,每亩采八百斤到一千二百斤。菱是水中的“马铃薯”,淀粉多、味香。菱壳可以酿酒,菱叶菱茎可以喂猪。因为去年发大水没有留足种子,今年比去年少种了三千亩,共种一万五千亩。吴江县负责水产工作的同志说,全县近三十万亩外荡的浅水边沿,一般都适于种菱,全县还可以再扩种三万多亩。所以,今年决定留足明年扩种的种子。同时,还要从养鱼的品种等方面解决养鱼和种菱的矛盾。盛泽公社去年种了一千二百亩菱,今年种了三百亩,菱长出嫩芽以后,都被草鱼吃光了。他们说,种菱的水面不能养草鱼;或者种菱时不放菱种,而放菱秧(据说草鱼不吃长大了的菱叶和菱茎),这样,养鱼种菱的矛盾就可以解决。
各公社都种水花生
管理水产生产的干部和一些公社干部,还向我们介绍了利用水面促进畜牧业和粮食增产的作用。这里的农民在水面大量种植水花生(冬羊草)。水花生的茎叶很像花生,是羊的好饲料,一年三季青,夏天每七八天就可以割一次,每亩可收八千斤至万斤以上,一亩多水花生草可养一两只羊。养羊多、得到好处多的青云公社的领导干部说,一只大羊一年可积精肥三千五百斤到四千斤。按每亩水稻一次追肥一千五百斤计算,可够二亩半水稻追一次肥。每亩追一千五百斤羊肥,至少可以增产五六十斤稻。青云公社党委书记说,他们公社从1958年到1960年,每亩水稻产量都稳定在六百斤以上,而且年年增产,养羊多羊粪多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这个四千五百多户的公社,共养羊四千头。
这里养羊还有一个目的是取羔皮。这种羔皮是比较名贵的出口商品。社员群众认为种水花生养羊,一可以增产粮食,二可以增产肉食,三可以增加社员现金收入。水花生一般是种在河道两边的水面上,和养鱼没有矛盾。1958年以前,这个县只有四个公社种水花生,共几千亩。今年全县二十个公社都种了水花生,共两万六千多亩。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全县养的羊,也比1958年以前的三年增加28%以上(水花生也可以喂猪)。
记者所访问的几个公社和生产大队,为增产粮食,买化肥、购机器、兴水利等所用的资金,大部分是靠发展水面生产的收入开支的。盛泽公社在最近三年中建设的十个用电力作动力的机械灌溉站,投资共四十七万元,其中靠养鱼收入的资金就有三十五万元。这个公社原来大部分土质不好,怕涝又怕旱。由于建成了这十个机电灌溉站,全公社解除了旱涝的威胁。最近两年虽然天旱、内涝,但每亩水稻产量都比1956、1957年增加了一百斤以上。
吴江县利用水面的情况,给人很大的启发,如果把水面这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那么它就成了人们肉食品生产的基地,成了发展粮食生产的“肥料厂”,是可靠的“金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