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潮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7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潮汐
佘大奴
到过海边的人,都可以看到海水时涨时落,几小时之前,还是一片辽阔的海滩,或者起伏不平的岩礁;几小时之后,海滩和岩礁都被海水淹没,成为一片“汪洋”,再过几小时,海水又退下去,海滩、岩礁依然裸露出来。如是周而复始,反复不已。
在一般情况下,海水每天两涨两退,而且涨退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海水这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当海水涨得不再上涨的时候,称为高潮;当海水退到不再退落的时候,称为低潮。古人把发生在早上的高潮称为“潮”,把发生在晚上的高潮称为“汐”。现在我们总称之为潮汐。
形成潮汐的原因,主要是海水受月球、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引起的。由于离心力在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作用都是相同的,而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各点的作用不同,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地球上有的地方形成涨潮,有的地方形成退潮。一般的是地球向月和背月的地方涨潮。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的某一点每天有一次向月一次背月,形成两次涨潮,上一次涨潮和下一次涨潮的中间各有一次退潮,这就是海水每天有两涨两退的原因。
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一周需二十四小时,但月球又绕着地球转,当地球上某一点转了一周之后,月球也转了一段距离,该点需过五十分钟才能再次对正月球,所以每发生两次涨潮和退潮的时间间隔一共是二十四小时零五十分钟(天文学上叫做一个“太阴日”)。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地方,每两次涨退潮不是刚好一天,而是每天推迟五十分钟。又因为月球每月绕地球一周,故在一个月中某一天涨退潮该在什么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谚语“初九二十三,早涨晚涨中午干”,指的就是这种规律。
地球、月球和太阳不停地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时刻在变化;但是,在一个月中,朔望(初一、十五)的时候,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正好在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对海水的引力全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引力,就出现了高潮时特别高、低潮时特别低的现象,这叫做“大潮”;与此相反,在上下弦、即只能看见半个月亮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处在互相垂直的直线上,引力被抵消一部分,形成“小潮”。
潮汐不但一个月中有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在一年中也是这样。因为地球除了自转之外,还绕着太阳公转,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每年公转一周,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地球正在椭圆的短轴上,接近太阳,且太阳直射赤道,朔望时月球也在赤道附近,引力最大,形成了一年中的两次大潮。又因为太阳不是在地球轨道的正中心,而是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每年在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地球正处在接近太阳的那段轨道上,这时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大,所以每年春秋两次大潮中,以秋潮为最大。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江潮”每年只有一次,并出现在秋天,就是这个缘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