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瓷都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19
第7版()
专栏:

瓷都史话
颜石麟
瓷器,是一种日用品,也是一种艺术品。而近年来,随着祖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瓷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了,无论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电气工业、无线电工业、医疗卫生事业、建筑工程、农业以及近代的原子能工业等等都需要各种强度和性能的陶瓷材料。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首推中国。如果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那么,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要算是中国瓷器的明珠了。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它的光辉的历史。“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江西景德镇瓷器的赞誉。根据志书记载:“新平治陶,始于汉世”,又据南窑笔记:“新平之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其治陶始于季汉”,由此可见,早在公元一世纪到三世纪,这里的陶瓷业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了。到了唐代(公元七世纪初),由于这里“水土宜陶”,瓷业进一步发展了,人口日益增加,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个瓷业生产的中心。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一套完整烧造瓷器的工艺技术。唐武德年间,有陶玉和霍仲初两个名窑,他们烧造出来的瓷器有“假玉器”之称。唐代,中国对外贸易相当频繁,于是这种瓷器经陆路由西域各国传到欧洲,水路由南洋、印度、阿拉伯传到非洲,东方朝鲜和日本也有江西瓷器的大量输入。从那时起,中国瓷器逐渐引起世界人民的珍视。到北宋景德年间(公元十一世纪初),这里制造瓷器的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后来官府派监官于此督造“御器”,供宫廷享用。这种“御器”出自制瓷艺人的高手,精工雕作,皆为上品,瓷器底款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这里生产的瓷器天下无双,瓷器年号冠于地名,景德镇的名称由此产生。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九百多年来,江西景德镇三个字几乎成为中国瓷器的代名词了。
明清以来(公元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初),中国各地制瓷名手云集于此,景德镇吸收各地名窑的特点,继承固有的传统,制瓷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也更丰富多彩。从明代起,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彩瓷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制作技术方面,纯色釉及多种颜色釉也有突出的成就。制瓷规模日益扩大,明代景德镇瓷窑有“官窑”与“民窑”之分,所谓“官窑”只是专供宫廷享用或作为向外国馈赠的礼品,产量较少,质量居上。“民窑”系属于商品生产的性质,供给国内外人民的日常需要,当时民窑约有九百座,而官窑最多只不过五十八座,相差甚为悬殊。民窑除生产民间日用器物外,也仿官窑烧造较精细的瓷器,如薄胎纯白器、青花及各种颜色釉,有些可与官窑媲美,或甚至超过官窑的水平。清政府的统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商品经济遭到极度的破坏;景德镇瓷器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是很缓慢的。到康熙年间(公元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初),才又由恢复而逐渐活跃起来。从康熙到乾隆,景德镇瓷业生产由逐渐活跃而趋向繁荣。这与社会的暂时安定有一定关系,然而主要是劳动人民表现了顽强的、勇敢的创造精神,虽然偶尔受到外界势力的遏制,但这种创造精神始终把制瓷技术推向高度的发展阶段。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景德镇集各名窑制瓷技术之大成,不但瓷器产量激增,品种繁多,其精美的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瓷器,除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在收藏的以外,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博物馆里还大量的陈列着。可是,景德镇瓷器繁荣时期没有维持多久。乾隆皇朝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经济由鼎盛而衰落的一个分界点,这在瓷器的发展历史上也得到反映。乾隆以后,瓷器趋向衰落,特别是道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天朝”大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从而,使江西瓷业一蹶不振。
景德镇瓷器原是手工业方式生产的,虽然制瓷经验极为丰富,但技术条件及生产设备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下,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日益衰落,在最黑暗苦难的年代中,景德镇瓷器生产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销路中断,原料缺乏,窑厂倒闭,工人星散。1949年景德镇全市城乡人口只有184,000人,其中,市区只有90,000人,比1936年减少14,000人,比1928年减少63,000人。陈玉琦在《救救衰落中的陶瓷业》一文中这样描写当时的情况:“到景德镇的人,便可看到每一角落矗立着的烟囱,多半还在冬眠,只有少数有气无力地呻吟样的冒着烟,往日万商云集的瓷业街,今日却是闲踱着的工人们,叫人感到景德镇的瓷业确是一落千丈了。”
新中国的诞生,给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解放初期,景德镇仅仅剩下百来个未开工的工厂和一千多名实际上等于失业的工人了。如何医治这古老瓷都的创伤?如何恢复祖国的陶瓷艺术的青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场生气蓬勃的建设的序幕在古老的瓷都揭开了。不到七个月的时间,窑厂就恢复了一千三百余家,就业工人增加到将近一万人。为了尽快恢复瓷业生产,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及时地解决了原料、燃料的供应,打开了瓷器的销路,疏通了水陆交通,并且拨出巨额资金恢复私营窑厂,于是一个个烟囱平地而起,瓷都的上空浓烟滚滚,采购瓷器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往日万商云集的繁荣景象又开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古老的瓷都新生了!据统计,景德镇在1949年只生产二十七万担瓷器,但到1952年,年产量增加到将近四十万担。景德镇十二个瓷厂在1956年上半年的平均折青率脱胎瓷比1955年提高了1.06%,平均折青率达到80.13%。
1954年,成立了陶瓷技术和艺术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机构——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几年来,陶瓷研究所艺人们创作的作品,曾先后在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国际友人的赞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景德镇数以百计的熟练技工、老艺人和科学工作者的密切配合下,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如龙泉、美人醉、茶叶末和乌金釉等十九种名贵颜色釉,并发展了多种高温颜色釉,如火焰红、枣子红等。同时,又从技术上总结了清初景德镇的瓷器生产的经验,例如,对我国久负盛誉的青花瓷器作了初步的科学总结,找到了几种用人工合成青花色料的配方,为解决上等珠明料的来源困难而提出了新的方向。几年来,陶瓷研究所为河北、内蒙古、四川、广东、湖南、福建、浙江、安徽、辽宁、湖北及本省各地培养了一千零五十七名技术人才。先后完成了我国与苏、德、保、阿、捷、越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合作任务。
陶瓷研究所试制成功了排列式喷釉机、半自动椭圆辘轳车、适应工业特种瓷的隔温达一千四百度的高温隔热砖和可烧一千七百度以上的高温窑,更突出的是在瓷器白度上,把高级精细瓷白度提高到90%以上,首创了瓷器白度的世界纪录。现在景德镇已经能够生产高压电瓷、耐酸瓷、刚玉瓷、瓷质坩埚、高温电炉管、热电偶套管、各种型号的建筑卫生瓷、瓷质沼气灯头、缫丝瓷眼等等新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1958年以来,艺人们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一方面继承历史上优秀作品的传统,另一方面深入生活实际,创造出许多反映新的时代精神的作品。如:“扇子舞”、“摘桃子”、“小孩打麻雀”、“芭蕾舞”、“田螺姑娘”“嫦娥奔月”等雕刻作品,既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又表现了健康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如:“小天使”、“庆丰收”、“小歌舞团”、“小三毛”等儿童形象的小雕塑品更是风趣横溢,使人爱不释手。陶瓷研究所艺人创作的“小八猫”,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致的好评。近年来,大型立体瓷雕的创作更有新的成就,如“汤显祖”、“文天祥”、“天女散花”以及“百花齐放大花篮”等作品,都具有时代的特色。在瓷器装饰方面,发展了釉下青花、青花斗彩、釉下五彩、釉上古彩、粉彩、新彩、刷花、贴花、印花、喷花以及堆花等等技法。这一切都表明景德镇的瓷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