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增种绿肥提高稻谷产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0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增种绿肥提高稻谷产量
中共桐城县委编写组
从几个对比数字看问题
安徽省桐城县白果公社,在1955年就已基本上解决了水利问题;但由于肥料不充足,粮食产量仍然较低。1957年开始逐步扩种绿肥,双季稻的种植面积增多,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白果公社1957年种了二千四百一十一亩红花草,占全部水田面积的21.7%,粮食平均亩产是六百一十四斤。1958年种了四千九百一十四亩红花草,占水田面积39.4%,粮食平均亩产八百四十二斤,比1957年增产了37.1%。1959年红花草面积扩大到六千七百九十亩,占水田面积57.8%,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五十四斤,比1958年的产量又增产了1.4%。1960年红花草的面积扩大到七千一百一十六亩,占水田面积的60.6%,粮食平均亩产八百七十二斤,比1959年增产2.1%。这几个数字雄辩地说明,增产绿肥是这个公社提高稻谷产量的关键。
一季绿肥两季肥效
绿肥红花草,是一种有机肥料。据化验:一千斤红花草中含氮4.81斤,磷1斤,钾3.75斤,肥效高于一般家肥和杂肥,而且肥效持久,还有疏松田脚、改良土壤等许多优点。民屯大队丰产生产队,1960年在两块土质一样水利条件相同而施肥不同的早稻田作了对比:用红花草作肥料的早稻田,平均亩产六百一十多斤;施家杂肥的早稻田平均亩产只有四百五十斤。种一亩红花草可以收三千至五千斤鲜红花草,除保证一亩早稻整个生长期所需养料外,对于晚稻也有一定的肥效。这是因为红花草的茎叶容易腐烂,能及时供给早稻的需要;而肥效较高的花草兜,在早稻生长的后期高温阶段才能陆续腐烂,这就有相当一部分肥分留给晚稻吸收。因此,这里种的双季晚稻,肥料都施的很少,而产量并不低于其他茬口施肥多的晚稻田。
红花草的威力
水稻田增种绿肥,大大缓和了水田和旱地作物争肥的矛盾。这个公社五合大队旱地较多,没有大面积种植绿肥以前,水田和旱地作物争肥的矛盾相当突出,加以部分干部和社员又存在重水田轻旱地的思想,旱粮作物施肥较少,产量很低,1957年全大队旱粮作物平均亩产量只有二百二十多斤。1959年适当扩大了红花草的种植面积以后,双季稻不再施用家杂肥,旱地施肥量增多了,粮食产量显著提高。1959年这个大队的小麦平均亩产一百三十六斤,山芋折合主粮亩产五百五十斤,两季合计亩产六百八十六斤,比1957年增产211.5%。
红花草不仅肥效高,而且还能起改良土壤的作用。全公社原来有三千多亩土层浅、粘性重的孬田,几年来由于不断种植红花草,现在已全部改变成田脚疏松、土质肥沃的好田了。五合大队松阳生产队,有六十多亩土块像石磨一样的“落后田”,经过年年种红花草,现在土质已变得很疏松了,去年产量就比1959年增产三成多。
增种红花草,还缓和了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带来劳力紧张的矛盾。这是因为:
第一,种红花草可以大量节省积肥运肥用工。一亩红花草一般产四千斤,肥效相当四千斤青槎或四十担人畜粪。种一亩红花草只需要两个工(包括管理用工),而砍四千斤青槎则要二十个工,积四十担人畜粪也要二十多个工,同时也节省了运肥下田的大量劳动力。
第二,红花草具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板结的作用,因此种红花草的水田易于栽插、耘草,可以节省栽秧和管理用工。郑圩大队雷街生产队今年红花草面积扩大了18%,早稻插秧和早稻耘草的用工,比去年减少了8%,因而这个队今年在早稻插秧以后,能经常抽出十八个劳力下湖滩砍湖草,使今年为双季晚稻积攒的肥料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半。
第三,种红花草的田能够提前蓄水,能节省车水用工。民屯大队今年的红花草田在插秧前十多天就灌上了水,由于底水充足,从插秧到收割总共上了八至九交水;而收大麦、油菜后插的早稻田,因为是临时放水插秧,底水不足,从插秧到收割总共上了十一至十二交水。仅这一项全大队节省车水用工一千二百多个。
第四,种红花草可以提早做田,缓和早稻插秧大忙季节劳力集中的矛盾。今年这个公社在早稻播种以后,各大队便开始翻犁花草田,早稻插秧前四天到五天,占早稻面积76.1%的花草田已全部做好(部分养种田除外),使劳力安排有了余地,从而保证了早稻比往年提前一个节令栽完。
三季连作不如双季稻
实行三季粮食连作产量高,还是增种红花草扩种两季水稻的粮食产量高呢?调查证明:在这个公社种三季不如两季合算。民屯大队汪墩生产队1960年有一块一亩一分的田,三季粮食连作(大麦——早稻——晚稻),第一季大麦收了一百三十六斤,第二季早稻收四百一十九斤,第三季双季晚稻收三百九十四斤,全年共收粮食九百四十九斤,平均亩产八百六十多斤;另一块田是一亩四分,种了红花草只种两季粮食(早稻——晚稻),结果,早稻收七百四十五斤,晚稻收六百七十六斤,全年共收粮食一千四百二十一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一十五斤,两季比三季多收了一百多斤粮食。而且还解决或缓和了三季连作中的许多矛盾问题,如减少肥料的积运工作等。不种红花草,不种双季稻,只种一季中稻和一季小麦怎样呢?去年在一块田里试验的实际产量是亩产中稻四百五十斤,小麦一百三十六斤,两季共五百八十六斤。以上两种茬口安排显然是不合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