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略谈专和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1
第8版()
专栏:与青年友人书

略谈专和广
周建人王端诚同志:
专和广怎样结合起来,是一个老问题。以前常闻人们说:某人学有专长,某人博而不专。听起来很像博是博,专是专,联不起来的。但是我的理解:人如好学不倦,持之有恒,不是半途而废,即使从博览群书入手,终将走上专的道路。两者将会联系起来。我们设想,如果人们读书,不是随意浏览,作为消遣;而是真心研读,用心思索,把读过的书中的意思互相比较、分析,累积稍多,不可能不产生问题的。比方,他会发见:某些问题为什么这里这么讲,那里又那么讲,为什么有些道理明明是这样的,有些文章却不加说明或阐明不够。诸如此类,不及备说。总之,此等问题一经发见,钻研探索的心便发生了,便要系统地去读有关于这些问题的书刊、论文了。经过一个时期,对于求知的问题如发掘得已深,见解已渐深刻,已系统化,那么,便已学有专长了。这是由广博能引导到专的途径。
也可能有人先有一种“爱好”,比方说:爱好文学史,他开始便选择文学史及文学作品来读。经过一个时期,他会发见,如能深知历史,社会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及每一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作者的政治立场,对于文学史及某一个人的作品是更会了解得清楚、正确的。于是,他便去读上述各门类的书刊、论文去了。经过几年广博的研读之后,必定会对于文学史和作品了解得更深刻。这样,也就是学得更深更专了。所以,我说,广博与专是有关系的,不是对立的。
不过社会上人常说:某人博而不专,某人专而不博,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完全任意的臆说。常见有一些人,泛泛地知道一些事情,但追问起来,见解却不深刻。要避免这种毛病,就须避免养成随便浏览的习惯。一般说,阅读时,人们常常会对于有些问题关心些,即感兴趣些。因此对于有关这些问题的书刊、论文会注意些。比方如对于历史文学有兴趣,遇到曹操问题的论争时,至少几个有代表性的文章是须比较着读一下的。
讲到这里,可以把我上面的话总结一下,即是说广博的阅读,我觉得不会妨害专,反而有助于专。当然读书不广博的专家也是有的,这样的专家当然也有他的用处,可是也容易犯一种毛病,即因为对于他的专门学识之外的其他知识知道得少,见解容易陷于狭窄。所以就是在专家,知识广博也比狭隘好。当然我也赞成经过一个广泛的阅读之后,形成一个或不止一个注意研究的中心。我前面是说在广泛地认真地研读过程中,自会发现出问题,形成研究的中心,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自己定下研究中心,或依照自己的职业或任务来选定,——比方决定要给社会来做出哪些事情,循着这目的去作研究。既有了一定的目的,阅读也就不会漫无计划了,不会见到什么就读什么,见不到的就算;就会考虑哪些书是必读的,而且须精读,眼前没有,也会设法去找。有了基础时,更不仅须读正面的好书,也须看看反面的坏书。努力用多用思想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思想,把眼睛炼得烁亮,这样看问题就会看的近于正确。学有专长与思想正确应当联系起来,这是非常必要的。
话说远了,就此带住吧。
此致敬礼
周建人
7月19日
(原载《中国青年》第十六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