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典型调查指导一般 生产安排群众作主 桐城县多种夏收作物避开秋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2
第2版()
专栏:

典型调查指导一般 生产安排群众作主
桐城县多种夏收作物避开秋旱
本报合肥21日电 中共安徽桐城县委派出工作组,深入不同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避灾保收和增产的措施,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地制订秋种计划。
早在6月中旬,这个县就派出了三个调查组,由县委负责同志率领,分别深入到地处畈区的天林公社金山大队、山区的鲁洪公社板桥大队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广泛地听取群众对安排秋种茬口的意见。县委又于8月下旬和9月上旬分别召开了县委会议和生产队长、老农代表座谈会,将各地区几年来避灾保收和安排茬口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提高,探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增产规律。
调查研究材料表明:这里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而旱灾多半出现在夏末和秋季。根据水文资料记载,在三十二年当中,就有十二年遭受了严重的秋旱,其中有四年还遭到了伏旱。因此,在这里秋种作物(如小麦、大麦、米麦、油菜等)和春种夏收作物(如早稻、春山芋等)的收成比较稳定。而夏种秋收作物(如中稻、单季晚稻)则往往因灾减产。根据这种情况,县委认为,种植秋播越冬作物是保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县委考虑到全县水田面积大(占总耕地面积的89%)的情况,提出秋播茬口要服从早稻,而早稻又要兼顾秋种作物。在这一总原则下,圩畈地区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都较好,主要是推广双季稻,实行三季连作(绿肥红花草—早稻—双季晚稻),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是,为了更好地安排社员夏季生活,秋种茬口除安排绿肥红花草外,在水田里种一部分早熟大麦、米麦(即元麦)和油菜,便于给早稻腾茬。在旱地和留做育晚稻秧的水田里,则安排一部分小麦。在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都较差,要做到避灾保收,主要是多种早熟和耐旱作物,秋季要尽可能多种麦,春季要多插早稻、早山芋。山区则因水利条件差、气候冷,以一麦一稻(中稻)为主,秋季应力争多种一些小麦。
县委经过调查研究,对秋种提出来的意见,给各公社指出了方向。各公社的生产大队在制订秋种计划时,除及时传达县委上述精神外,还根据县委指示,组织社员讨论,让生产队当家作主,因地制宜的安排自己的种植计划。金神、大关等公社的生产大队对生产队不提具体指标,只提经验办法,让每个生产队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把秋种作物逐块、逐丘落实到田。双港、石河等公社则根据县委提出的原则,向生产队提出一个初步建议,然后让每一个生产队根据本队具体情况,制订自己的计划;生产大队再根据生产队提出的计划,修正大队的计划。挂镇公社挂镇大队有十一个生产队。有三个生产队是丘陵区,土壤粘性大,就安排多种一部分小麦,下茬多种中稻和晚稻;八个畈区生产队,夹沙土壤,就适当安排多种绿肥红花草、早熟大麦和油菜,以便来春多插早稻。
这个县今年安排秋种茬口,由于加强了领导和发挥了生产队的自主权,秋种作物安排真正让社员当家做主,计划比往年落实早,社员心情舒畅,秋种准备行动快,工效高。(附图片)
山东郯城县红花公社马圩子生产大队早玉米收获后,又在为明年生产作好准备。这是第十一生产队穗选的玉米良种。
新华社记者 武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