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上海国棉一厂南纺车间去年创造的落纱机,修改完善投入生产后,全部代替了手工落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2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上海国棉一厂南纺车间去年创造的落纱机,修改完善投入生产后,全部代替了手工落纱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国棉一厂南纺车间在去年技术革新运动中制造的落纱机,已在7月份全面使用,效果良好。这是这个厂一年多来不断认真研究改进的结果。
记者最近在国棉一厂南纺车间目击运用落纱机操作的情景。车间里的细纱机正以每分钟一万五千转的速度飞快地转动着,不一会,四百只筒管上的纱绕满了,车子停止了转动:落纱的时刻到了。只见落纱工人轻快地拿起铲刀式小机(落纱机),架在大机(细沙机)上直推过去,铲刀起处,一个个筒管“毕毕卜卜”地自动落了下来,一下子就推落了一排纱,干净利落;几乎就在同一个时间里,落纱工人挥动灵巧的双手,将一排空筒管插上了锭子,车子又重新开动了。车间里的测定表明:从关车、落管、插管到开车,一共只用了四十二秒钟;而过去手工落纱,平均每次要六十多秒钟。这样一来,全车间的落纱工就从原来的一百三十二人减少到现在的九十六人,节约出了三十六个劳动力。同时,由于效率提高,落纱工人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清洁工作。据统计,手工落纱的时候,每班只能做两次清洁工作,现在增加到六次,既均衡又彻底,减少了飞花、断头,为提高棉纱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落纱工人的劳动条件也大为改善,再也不要费很大力气去拔筒管了。她们编出了一首顺口溜来表达自己摆脱了繁重体力劳动后的喜悦:“落纱拔管几十年,两手老茧连成片,如今有了落纱机,笨重劳动永不见。”
落纱机是这个车间的工人在去年春天初步试制成功的。起初,放到细纱机上一用,效果很好,筒管不论插得多紧,全被铲下来了。落纱工人都很高兴。但是,在正式推广使用的时候,一连串的问题发生了:落纱断头多,停台时间长,机物料损耗增加,而且小机本身使用起来也总是疙疙瘩瘩,保全工人经常把它送进白铁间去修理。南纺车间党总支发动群众,把不完善的地方一个一个排队,放手让工人议论,“大家出题目,大家做文章”。落纱工人、保全工人、技术人员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落纱机使用不正常的原因,最后找到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厂里的细纱机设备比较陈旧,机械结构同落纱机不相适应,而且细纱机的型号多种多样,没有对不同型号的细纱机提出不同的推广要求,所以推广到一些不适用的细纱机上就发生了问题。二是大部分落纱工人从手工落纱改为机械落纱,一时操作不习惯,摸不准使用小机的规律,因而动作缓慢,效率较低。
症结找到了,大家就对症下药,积极改进,经过几个月持续不断的巩固和充实工作,使落纱机日益完善,到去年第三季度,南纺车间第四、第三两个工区就全部实现了半自动落纱。第一、第二两个工区作好推广的准备工作,直到最近全车间四个工区全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落纱。(附图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苏广铭等省、市劳动模范组成的先进刀具研究班,把大跃进以来出现的重要先进刀具,进行鉴定、总结,并通过实际试验和反复改进,按工种提出了四十七种先进刀具作为全市今年推广的项目。这是苏广铭工程师(左二)同电影机厂先进生产者刘万生(左一)、工具研究所技师林祝三(右二)等在一起研究改进一种铣刀
姜路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