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千丝万缕一线牵——记裕华纺织厂签订“联系合同”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2
第3版()
专栏:湖北通讯

千丝万缕一线牵
——记裕华纺织厂签订“联系合同”前后
本报记者 徐奔 孙鸿斌
第一个联系合同
“掉粗纱,又是掉粗纱!”工人出身的车间主任郑国森,去年12月调到细纱车间当主任后,三天两头听到工人反映的总是这个问题。他心里有些窝火,老问题怎么老解决不了呢!
武汉市裕华纺织厂细纱和前纺两个车间紧挨着。前纺最后一道工序——粗纱的机台,同细纱的机台紧紧相连。过去,双方都有些恼人事儿,不是粗纱怨细纱工人抱纱和回送空管不及时,就是细纱怪粗纱供应不上,影响细纱生产。双方的工人、班长、工长直到车间主任,彼此都有意见。郑国森心中愁烦的是,细纱是个成品车间,粗纱供应不上,细纱产量就上不去;粗纱有疵点,退给他们,他们不收,质量无保证;粗纱有大有小,不按规矩落纱,影响工人操作……怎么办?可是,他回过头来一想,“不对,不能老怨人家,得积极找个出路才对。”在2月份厂部办公室召集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一条建议——订合同。
回到车间,郑国森召开了个座谈会。他觉得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检查本车间存在的缺点。会上,他没头没脑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大伙考虑,对前纺应当负责哪几条?”
听说要讨论对别人负责的事,大家思想都不大通,经过他再三说明以后,意见也就消了。后来他们酝酿了十条细纱对前纺应当负责的条文,和对前纺的五条要求,算是单方面准备的合同意见。
两个车间正式讨论合同的那天,双方都到了不少人,有车间主任、工长、技术员、民主管理小组的质量员、计划员,还有先进生产者、抱纱工、值车工代表等。摇纱车间和布场准备车间也派了代表列席。郑国森首先虚心地检查了本车间的缺点,例如回送粗纱管子不及时,对抱纱工管理不够,等等,然后念了事先准备好了的条文。他刚念完,前纺车间粗纱值车工徐运英忽地站了起来,坦率地说:“开会以前,我肚子里的气都装满了,想要出口气;听了细纱虚心检查,提出对我们负责的十条以后,气全消了。我们前纺对细纱作得也不够。他们对我们的五条要求,我们愿意接受。”
“细纱捉疵点都往我们这里送,谁晓得是哪个班的?”粗纱乙班有位工人不服气地问。
徐运英说:“这是我们造成的质量问题,不能怪细纱。”
意见和要求都具体地提了出来。过了两天,双方正式商妥了合同条文,车间主任、工长和工人代表都签了字。全厂第一个联系合同诞生了。
抱纱工的故事
原来,粗纱和细纱之间有许多具体问题要解决,但是,问题的焦点是什么?从细纱车间说,就是粗纱不能及时供应;从前纺车间说,是细纱车间不能及时退回粗纱管子。纱为什么不能及时供应?管子为什么不能及时退?粗纱值车工徐运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意见要提?这里有一段关于抱纱工的故事。
细纱车间每班有六名抱纱工,负责粗纱和细纱之间的纱和管子的运输供应。周守成是这些抱纱工当中一名壮实的小伙子,可是大家对他的意见却最大。有人说他懒,但他一抱起纱来,就是二十八九个;说他勤快吧,粗纱车上堆满了纺成的纱,总不见他来抱。小周的手脚又是毛毛糙糙的,有时抱纱不留神,把纱锭掉落下来,打断正在纺的纱头,害得值车工接都接不赢。有一次,小周去吃饭,吃了一个多钟头赶回来一看,粗纱车上的纱又堆满了。他负责抱八台车子上的纱,抱完一车得一刻多钟,八台车就得两个多钟头,还要回收粗纱管子。他心里不免有些发慌,一不小心,纱从手上滚下来,打断了徐运英机台十多根纱头;徐运英急了,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他明知自己不对,却也不让一步,两个人吵了起来。
热心为别人
自从两个车间订了合同以后,大家对抱纱工的工作更加关心了。有人建议他们开展对手赛,保证执行好合同;小周也认识到生产是头一件要紧事,不能落在后面,决定今后不再马马虎虎了。在工长的启发下,他毫不犹豫地选中了另一名抱纱工、横冲直撞像虎子一般的夏国权,作为自己的对手。他俩合计了四条竞赛条件:一、固定供应,粗纱不压,细纱不缺;二、空管收清,不打断头;三、整洁打飞花;四、捉疵点。工长也跟着他们天天检查评分。这一赛,他们的工作的确都上了正路,抱一次纱,就收一次管子,做到均匀供应;粗纱一落纱,立刻抱走,不拖不压。小周更是闷着头干,粗纱值车工交接班的时候,他帮她们回纱,平常还协助收拾管子,主动搞好车间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十五号粗纱车纺到一百字左右(按标准纺到一百七十字算纺完),机械突然发生故障,车子一停,一百二十五根纱全断了,负责修车的副工长罗德斌走了过来,向抱纱工小周商量,希望他把这些纱都抱到细纱去纺。小周心里想,按照规定,亨司不到一百七十字不抱,但又不能叫这些纱浪费掉呀!况且这批纱不影响质量,最多只不过影响细纱工的操作,使她们不能有顺序地接头,增加换纱的麻烦。他马上回到细纱车间同工长商量,热心地建议工长把“麻烦”留下来,工长同意后,他就立刻抱了回来,并且向值车工好说歹说,值车工也都乐意收下了。后来,前纺车间写了大字报,赞扬了细纱车间这种互助友爱的精神。
现在,这两个车间的联系合同执行得很顺利,供应正常,疵点减少,生产按制度有秩序地进行。比方,二十一支纱,一号粗纱机负责供应一、二、三号三台细纱机的需要,就决不供应其他号码的机台,数量、质量都能保证,加上抱纱工勤抱纱,勤退管子,生产有节奏,井井有条。前纺车间主任陈建元说:“合同执行以后,生产上了轨道,不再像过去那样这里冒烟、那里起火的;现在可以有精力多研究一些生产问题了。”
把全厂更紧密地联结了起来
现在,厂里不光是前纺和细纱,就连清花和前纺、细纱和摇纱、细纱和布场、摇纱和布场等,总之从原棉进车间,直到棉布成包,凡是彼此间工作有联系的,都订了联系合同。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半成品,实行固定供应,车子上都编了号,原棉进了清花机头道生产工序以后,就按编号规定顺序直到布场,毫不错乱,哪里发生质量问题,当班就可以查出来。最近,布场准备车间工长汪大帮退回细纱车间十多个二十一支纱,原因是纱上面有油污。退回的时候,他根据上面写有“五”字的装纱的袋子,猜着说:“大概是五号车上发生的问题吧?”机械有毛病,造成后来一查,果然是五号车子纱的油污,马上车间便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