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中秋尝名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3
第8版()
专栏:

中秋尝名酒
于德
正是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海面辽阔,深蓝色的天水之间,镶嵌着那秀丽的烟台山,山上墨绿色的树丛,衬托出红色的屋顶和白色的灯塔。我们浏览着这如画的海滨秋色,来到了我国八大名酒中出产三种名酒的张裕酿酒公司。
一进酒厂样品陈列室,就见迎门悬一道上写“品重醴泉”的金底横匾。这是1914年孙中山先生参观南京南洋劝业会、上海招商会商品陈列所时,对张裕产品的亲笔题赠。左侧墙壁上,挂着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上得到的最优等奖状。在四十多年以前,他们的产品就加入国际名酒的行列了。
陈列台上,陈列着出产的各种名酒和葡萄园的各种葡萄标本。酿酒公司原来有两个葡萄园,解放后又新建了一个八百亩的,有葡萄五十多种。现在不但葡萄园的面积扩大了,而且由于园艺工人的精心培植,改革修剪方法,葡萄的单产量也大大提高了。这里的葡萄都是一些糖度高、香味浓的名贵品种。葡萄好,名字也美,像什么玛瑙红、品粒珠、赤霞珠等,好像把你引进珠宝店,珠光宝气耀人眼目,什么水晶丸、冰雪丸、龙眼、鸡心、羊奶等等,也都很别致有趣。看那葡萄色泽,有的淡,有的浓,有红有紫,有黑有白,各具情态。一个个圆圆滚滚的粒子,明亮欲滴,真是可爱。这时,我们绕长案坐定,主人在每人面前摆下七八只小小的高脚酒杯,在每个杯里斟了一种酒,让我们品尝一番。刹那间,只觉异香四溢,沁人肺腑,看那杯里五光十色,瑰丽夺目,使人不禁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主人说,品评酒好酒坏,要看它的色、香、味如何。张裕酒的色泽是明亮的,香气是清正的,风味是醇厚含蓄的。三大名酒:味美思是暗红色的,有一种诱人的药香。酒内掺有藏红花、肉桂等十多种贵重药材。红葡萄酒无论色、香、味都接近葡萄的本来面目。至于金奖白兰地,则是金黄色的,散发着陈酿的香气。除了三位“老资格”,白葡萄酒在近几年已引起人们注意,它是用无色葡萄酿造的,风味清淡而高雅,在国际市场上博得了很高的声誉。晚香玉、长相思、琼浆等酒,在风味上也都别树一帜。
过去常常想,古来诗人何以多酣饮纵酒?又何以常常以酒为题?饮着这美酒才觉得有些懂了。原来这酒中就有诗的,你看,那窗外的树木是那样摇曳多姿,那屋瓦是那样金光闪闪,这陈列室是如此光辉明亮,你面前的这些面孔是如此可亲。刹那间,一切都变得神采奕奕,富有诗意了。于是在肚中搜寻着关于酒的诗句。可是搜来搜去,又觉得刚才的领悟不对,“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不如高枕上,时取酒消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悲凉的也好,豪放的也好,写来写去,总离不了一个“愁”字!原来诗人饮酒,不过是为了借酒浇愁,以酒为题,借题发挥。他们想从醉中去寻找“世外桃源”,结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我明白了:诗终归不是来自酒中,我们现代的诗人是决不会发出“人生几何”的悲叹。我们的建设、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壮丽河山,都是诗化的,都足以使人陶醉,我们的诗人如果借助于酒来做诗,当然是另一种音调。——乐观的、豪迈的音调。
我们乘兴去看做酒的人们,看他们怎样把酒做得这般好。正是葡萄熟了的时候,车间里特别忙碌,一筐筐的葡萄送进了压榨机,接着变成了葡萄汁,这就是最原始的酒浆。在储酒的地下室里。一排排高大的酒桶盛满了酒,酒在这里储藏一定年限,“老熟”以后,才能出厂。这种容量在五吨以上的酒桶是橡木造的,它的好处是能养酒,能使酒的味道特别芳香,还能给酒增色,白兰地的金黄色就是酒桶的“杰作”。解放前,酒桶是从国外进口,现在都是自己造,管着造酒桶的有一个专门的工程师。这时一个小青年正在操作,他叫丁莲芳,看去还像个孩子,却熟练地给我们讲解了储酒的操作过程,讲得津津有味。在装酒间,传送带上正传送着一瓶瓶装好了的葡萄酒,年青的女工把一瓶一瓶的酒对准灯光察看质量。检查一瓶酒不过几秒钟,却要作到不放半点杂质过关。从葡萄进厂到酒出厂,中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查,真可谓一丝不苟。例如:葡萄要达到一定糖度,要剔去生粒和坏粒,酒瓶刷好后要烘干,不使一滴杂水侵入酒中;装酒则无论装多少瓶,都必须使水平线一致,高了低了都不合格等。
主人说:什么样的葡萄都可以酿酒,但不是什么样的葡萄都可以酿出好酒。我想有了好葡萄,没有好的酿酒的人,还是酿不出好酒来。正是他们这些辛勤的劳动者,才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