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鲁迅和连环图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6
第8版()
专栏:

鲁迅和连环图画
 赵家璧
连环图画现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普及读物,它是把文学与艺术密切结合起来的一种“创作”。三十年前,鲁迅先生早已预见到这一点。为了卫护这个品种,鲁迅先生曾写过几篇匕首般的杂文,反击第三种人的进攻,也曾企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现在把我所接触过的几件旧事记在这里,也作为对先生八十诞辰的一点纪念。
文学大众化是“左联”在1931年成立时提出的中心工作之一。连环图画和唱本、说书等根深蒂固地盘踞在大众文艺生活里的旧形式,都是值得改造利用的好武器。第三种人苏汶却首先叫嚣:“这样低级的形式还生产得出好作品吗?连环图画里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来的……。”鲁迅先生在1932年写了《论第三种人》予以驳斥后,接着又写了一篇《连环图画辩护》。除了说明中外古代的壁画等都是宣传的连环图画之外,又把十九世纪后半以来欧洲画家所作的连环图画作了一番介绍,借以证明“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他介绍的第一个画家是珂勒惠支,第二个是麦绥莱勒。
那时我正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当编辑,因为组稿关系,时常有机会见到鲁迅先生。良友出版过美术作品,艺术价值都不高,他就常常鼓励我们多出一些有益的艺术画册。1933年春,我在一家德国书店里买到四种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图画。第二天,我就带了书去见鲁迅先生,告诉他我们准备把它翻印出版。他很高兴我们能这样做,他说,这也可以给苏汶之流看看连环图画是不是艺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麦绥莱勒的黑白画连一个字说明也没有,中国读者是否都能接受呢?经过我们的请求,鲁迅先生当场答应为其中的一种——《一个人的受难》写一篇序文,同时替每一幅画写一个简要的说明。不久,四种木刻连环图画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了。10月8日他写给我的信上说:“M氏的木刻黑白分明,然而最难学,不过可以参考之处很多,我想,于学木刻的学生,一定很有益处。但普通的读者,恐怕是不见得欢迎的。我希望二千部能于一年之内卖完,不要像《艺术三家言》,这才是木刻万岁也。”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介绍麦绥莱勒的画册,一方面把它作为外国的连环图画,所以不惜自己为它写说明;另一方面,还是从介绍木刻艺术角度出发,并没有把它看作大众读物的。但是苏汶看到了,便认为有机可乘,假借《中国文艺年鉴》编者的名义攻击文艺大众化和鲁迅先生。他是这样叫嚷的:“鲁迅无意中把德国版画那类作品搬到中国来是否能为一般大众所理解……”鲁迅先生立刻写了一篇《论翻印木刻》戳破他的阴谋。文章中说:我“所辩护的只是连环图画可以成为艺术,使青年艺术学徒不被曲说所迷,敢于创作,并且逐渐产生大众化的作品而已。假使我真如那编者所希望,‘有意的’来说德国板画是否就是中国的大众艺术,这可至少也得归入‘低能’一类里去了。”木刻连环图画的出版,虽然受到当时读书界的重视,但如何利用我国旧连环图画的形式来加工改造仍然是一个课题。
1934年初,我又一次和鲁迅先生见面时,谈到了苏汶那篇《鸟瞰》,他表示很气愤,他说,是否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编写文学脚本,然后找旧连环画画家来画一种新内容的连环画呢?假如不行,是否可请新画家来画新连环画呢?由良友来出版这类连环图画倒是颇为适宜的。这个意见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还乘便想到了一些新的文学选题,譬如高尔基的《母亲》和鲁迅的《阿Q正传》等。几天后,我就通过书店同行的介绍,到四马路望平街一条里弄里去找了两家专出连环画的书店打交道。当时上海连环图画出版业几乎完全操纵在一批属于帮会组织的流氓书商手里,画家们的劳动,受到严重的剥削,形成垄断包办的局面。他们听说有人要找他们的画家出新连环画,干脆拒绝了。当时具有一定水平的新画家,又谁也不愿画连环图画。我们的梦想,不久就告吹了。鲁迅先生知道我们作了努力终于失败后,还是很乐观地说,“这条路今天走不通,将来总会有人走过来的。”
这个预言,今天已全部实现了。这些年来,不但连环画家中已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许多文学名著也改编为连环图画,对读者起了极为深广的影响。正像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辩护》最后一段所说,连环图画的创作,“大众是要看的,大众是感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