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武汉地区史学工作者 开展关于辛亥革命的学术研究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7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武汉地区史学工作者
开展关于辛亥革命的学术研究活动
武汉地区史学界为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从去年秋季就展开了很多学术研究活动。各高等院校历史系部分师生和其他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纷纷选定研究题目,学习有关经典著作,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文献资料,并且在武汉和鄂北各地,对辛亥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江湖会起义等工农斗争进行实地调查。今年春季以来,他们先后写成一批论文和调查报告,还辑成一些资料汇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和历史学会,还先后举行了较大的两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湖北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师范学院、省委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武汉市第一商业局等有关单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会上共讨论了《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从辛亥革命看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谈谈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试探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湖北地区的革命活动》等十篇文章,并且就以下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
级两面性的演变规律问题。
有关论文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的高低和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系程度,将民族资产阶级区分为上层和中下层。1、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因为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较多的联系,所以在清王朝统治下还能得到某些发展。虽然他们要求一定的民主政治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但是他们最害怕和仇视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大震荡,因而成为立宪派的主要社会基础。他们的两面性只限于进步与反动,而在辛亥革命时期反动性是主要的。2、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经济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经常遭到衰敝破产的厄运,因此他们渴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所谓革命与妥协的两面性,主要就是指他们而言。在民国成立以前,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联合工农,武装反抗清王朝,革命性是主要的方面。民国成立以后,他们部分地参加了各级政权,在经济上也得到某些发展,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加强用战争和谈判两手步步进逼,工农群众的斗争日益广泛深入开展,他们转而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屈服,一起镇压工农的反抗斗争,妥协性又成为主要的方面。3、1911年春,南北两个政权对立,革命与反革命面临最后决战时,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迅速分化。以孙中山为首的左翼曾经坚持革命的民主派立场,积极策划北伐,但是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右翼则首先倒向反动势力。同盟会的一般成员原来是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现在当革命走下坡路时则跟着右翼来劝说孙中山等屈服。左翼本身也有妥协性,顶不住内外的巨大压力,只有交出政权。
到会同志肯定论文对资产阶级两面性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是,他们也提出若干不同的看法。1、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贯彻始终的,妥协时有反抗,反抗时也有妥协,很难说在什么时候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而整个说来,论文过于强调了辛亥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对其革命性估计不足。2、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分化都不十分剧烈和明显,没有形成左、中、右政派。而且有些人(如章太炎、宋教仁等)的情况比较复杂,很难说究竟是右翼还是中间。3、论文主要通过革命派镇压会党的实例,来说明民国成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与工农关系的恶化。但是会党的情况非常复杂,民国成立后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有些掌握在反动统治势力手中,有些堕落成为纯经济性的土匪,有些甚至还公然打出“扶清”旗帜和大书宣统年号。可见会党活动并不完全等同于工农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二、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立宪派的性
质和作用问题。
会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最为激烈,焦点在于当时立宪派究竟有没有进步性。
一种意见认为立宪派当时已成为革命最危险的敌人,没有任何进步性。其主要根据是:第一、立宪派主要由一些在野的官绅、富商组成,他们愿意投资企业以榨取利润,并且想参加政权,但是他们最敌视革命,坚决拥护清朝,始终倾向于维护现有的反动统治秩序。在辛亥革命时期,“反清”是区分政治上进步与反动最根本的标志,因为清王朝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工具,是全国人民最为痛恨的敌人。立宪派既然“拥清”,就没有任何进步性可言。第二、立宪派所领导的立宪和保路运动,表面上是争取民主与维护主权,与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相对抗,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和骗取群众的信任。他们千方百计地企图把运动局限在极其软弱的“合法斗争”范围内,而且自觉地借此抵制和破坏革命。第三、立宪派以“在野”和“民宪”代表的身分相标榜,花言巧语,投机善变,人们很难认清其反动面目。特别是在革命爆发后,他们迅速混入革命,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里应外合,篡夺军政大权,屠杀革命力量,比公开的敌人危害更大。
另一种意见承认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已经堕落成为反动政治力量,但强调它仍然有某些进步性。他们认为:第一、立宪派虽然包括很多官僚、士绅,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如张謇等便是各地立宪派公认的领袖。他们提倡“棉铁主义”,鼓吹“实业救国”,领导保路运动,这些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毕竟是有促进作用的。至于立宪运动,他们虽然直言不讳承认是借以抵制革命运动,但客观上也起了某些揭露清朝统治的腐败和传播一定程度的民权思想的作用。第二、至于“反清”或“拥清”,也要作具体的分析。立宪派的“拥清”与满族亲贵及某些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拥清”,在动机上和实质上都有所不同。他们实际上是希望清王朝能转变成为自己的化身,实现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对于革命派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来说,这种主张当然是落后的,但它毕竟不是绝对地维护封建王朝。第三、不能说立宪派是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始终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立宪派虽然反对革命,但是他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还是可以争取与联合的。
有的同志认为立宪派成分复杂,应该对具体的人作具体的分析。例如,国内的张謇、汤寿潜就与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有所不同,而张、汤之间和康、梁之间也并非完全一致,至于各省立宪派人物之间则差别更大。因此,很难对立宪派作一般的结论。但是多数同志认为:立宪派虽然成分复杂,但总是以某种社会力量作为主体或骨干,既然形成一个政派,总有其共同的政治倾向,因此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还是可以对它作出一般性的结论来的。
三、关于同盟会与湖北革
命运动的关系问题。
论文作者根据相当大量的史料,肯定了同盟会对于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论文指出,早在科学补习所成立以前,已经有兴中会员(如容星桥、乔义生等)在湖北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散布了一定的影响。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后,更正式在湖北成立了分会,凭借日知会展开活动。以后共进会成立,章程中明确规定“以同盟会之总理为总理”,文学社的领导人对孙中山也倍加尊崇,同盟会对湖北革命的领导作用更形明显。武昌起义前夕,中部同盟会成立,湖北成立分会,更具体领导和准备了辛亥首义的发动。同时,论文还从湖北革命思潮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同盟会纲领的深刻影响,认为湖北留学生和回省的同盟会员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论文列举了很多湖北革命组织领导骨干的政治身分,证实他们都是同盟会员,进一步肯定了同盟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以至在实践上领导了湖北的革命。
到会者一致肯定论文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提出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论点。但是,也有些同志提出若干不同的看法。1、同盟会对于各省的联系一直比较松懈,同盟会湖北分会有名无实,以后共进会、中部同盟会相继成立,并不表明同盟会领导的加强,反而表明它的涣散和领导的削弱。论文过高地估计了同盟会对湖北地区的领导作用。2、当时湖北地区所传播的反清和民权思想,是一般民主革命派的共同思想,并不一定是接受了同盟会政治领导的表现。3、旧史料一般都带有主观偏见,有些同盟会员往往在回忆中夸大同盟会在湖北的作用,而国民党为了反动的政治目的甚至歪曲和?造辛亥革命的史实。论文作者对于史料的鉴别工作,还未给以足够的注意。
目前,湖北省社联正在组织有关同志相互切磋问难,交流心得,进一步修改已经写成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积极准备参加将要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同时,湖北省政协正在积极组织曾经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撰写专题回忆,湖北省博物馆也正在加紧筹备布置辛亥革命展览会。(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