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社员的“好大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9-28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社员的“好大夫”
本报记者 李祥涛
在公社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背着药箱的医务人员,他们为了社员的健康,不辞辛劳地为社员服务。这里记下的只是其中的几个小故事。
人们称她好大夫
在重庆市郊虎溪人民公社里,只要一提起女医师徐有容,社员们总是翘起大拇指称赞道:“那是一个好大夫!”
一天上午,徐有容刚刚从田间巡回医疗回来,放下药箱想休息一下,忽然,一个社员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余大爷的病又发了!”她一听,饭也没吃,立刻提起药箱就走了。到了余家,余海廷老大爷已经两眼发直,一家人望着他眼泪汪汪。徐有容一面安慰大家,一面给病人打针、喂药、按摩,一直忙了一个多钟头,余老大爷终于被救转过来。
可是余大爷的病需要住院治疗。过去,有的医生曾向余大爷提过住院的事,他不愿意。徐有容经过了解,知道他是怕住院没有像在家里那样方便。这时,她便笑盈盈地对他作了一些解释,他才答应去住院。
余老大爷到了公社医院,徐有容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亲自给余大爷洗脚、擦澡、打针,为了配一种药水,她还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到山上采中药。在她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余大爷终于一天天好起来。
徐有容原是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内科医士,自下乡支援农业以来,她一直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为社员服务。
保健员曹施全
在重庆市郊澄江人民公社永兴大队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身背药箱的青年人,他一会在田间给人治病,一会在院坝里给人打针,一会在社员家中对人讲解卫生常识,他就是保健员曹施全。
曹施全一心一意为社员服务的事迹,永兴大队的社员几乎都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正当社里放假,曹施全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提着小包往镇上的亲戚家去。路上,有个社员告诉他一个社员病了,他一听,马上折转回来,去给病人看病。
走进病人家,只见病人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不断呕吐。他连忙给病人打针、喂十滴水。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病情仍不见好转。这时,唯一的办法是送公社医院。可是这天左邻右舍的青年人都出去了,找不到一个同他一起抬担架的人。这时病人的病情不允许再拖延,于是,他背起病人向公社医院奔去。
大队离公社医院有七八里,尽是田间小道,很不好走,他一口气走了五六里,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他多想休息一下啊!可是他一想到病人沉重的病情,他又支撑着发软的腿,一步步向前走去。
到了医院,他仍然不顾劳累,忙着向医院介绍病情,为病人做这做那,直到把病人安置妥当,他才回家。
他这种为社员服务的精神曾经多次受到社里的表扬,并且被医院评为模范保健员。
风雨无阻救病人
夜深了,雨仍然不停地下着,住在长生公社医院里的医师孙建吉,给病人配好药剂后刚刚入睡,忽然被一阵紧急的敲门声惊醒。他习惯地连忙起来开开门,凉风垭大队的保健员一头冲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他说:“王老大爷昏倒了!”他提起药箱,跟着保健员向凉风垭大队跑去。
在油灯下,他看见六十多岁的王大爷人事不省地躺在床上,呼吸急促,面色惨白。经过诊断是低血糖症。于是,他连忙给病人注射强心剂和高渗葡萄糖液,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他亲自给病人喂水喂药,经过紧张抢救,两三小时后,王老汉才慢慢醒过来。这时,虽然孙建吉疲劳得很,可是他仍不肯离开病人,整整为病人忙了七个多小时,终于使患者脱离了危险期。
孙建吉原来是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师,他随医疗队下乡以来,一贯勤勤恳恳为社员治病,不论刮风下雨,烈日炎天,他总是白天请白天来,晚上请晚上到;不计时间,风雨无阻。所以,社员们都称他是“风雨医生”。(附图片)
田头医士    文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