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进山取宝——黑龙江宝清县小秋收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07
第2版()
专栏:黑龙江通讯

进山取宝
——黑龙江宝清县小秋收见闻
陈贻 廉士杰
最近,我们访问了黑龙江宝清县。这是个富饶的山区,不仅土地肥沃,庄稼长得好,而且是个山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现在榛子、山葡萄、山丁子等五颜六色的山野果,已经上市了。
在榛树林里
宝清县的野生山果里,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要算榛子。一个早晨,我们随县委第一书记刘泽民同志到龙头山附近去勘察山货生长情况。在这无边的山林地带,向宝(清)密(山)公路两侧看去,万绿丛中的棠李子树,结满了红艳艳的果实;望不尽头的栎树林,已经长满了橡子;再往前走,那里的榛树就多得难以计数了。富有采集山货经验的刘志勤同志,对大家说:“阳坡上的,树尖上的,外皮发黄咧嘴的都是熟了的;阴坡上的还差点劲!”大家一面摘,一面谈,越看越觉得应该把这些丰富的山果尽量收回来。副县长周锡海联想到全县采集山货的计划,他决心自己试验一下,看看一个劳动力究竟一天能采多少斤?王希明同志为此向他介绍了一个“两只手”的采摘法。所谓“两只手”的采法,就是把手提的筐篮拴上根带子挂在脖子上,这样就可以用两只手“左右开弓”同时去采摘了。采用这种方法,周锡海不到六个小时,就采了二百来斤,被大家称为“富户”。
勘察榛柴岗的第二天,宝清县采集山货的群众运动就开展起来了。在通往山林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到处是空手进山,满载归来的人群。
智取核桃沟
小城子公社畜牧大队,座落在山脚下,离屯不远,有一处天然的核桃沟,长约四公里,现在,核桃树上已经果实累累。由十八名青年小伙子组成的采核桃队,在队长孟兆文的率领下向核桃沟出发了。
小伙子们仰望着那压弯枝头的核桃,恨不得一下子都拿到手,可是真个动起手来,困难就来了。开始大家爬到树上去抅着打,散落在乱草丛中,结果是既费劲,又不能全部找到。吃罢午饭,孟广恩小组首创两小时采集八十多斤的纪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来,他们把打核桃的杆子接长了,并安上了一把弯弯的小刀,不用上树,只要对准了成串的核桃,轻轻地一碰,一串串的核桃就稳稳当当地落到了人手里。队长孟兆文马上召开“现场会”,组织大家改革收打工具,真是立竿见影,上午两个多钟头才收五百二十来斤,下午才一个半钟头却采了七百多斤。
采购员在木耳营
龙头公社牛心顶子山里有一座一座的木耳营。在这里呈现了一片丰收景象,只见那横倒的柞木上,雨后长满了一层黑黝黝的木耳,一个社员不大工夫就摘了半麻袋。采木耳的人群中,有两个人显得特别活跃,他们向组长建议割掉杂草,使木耳生长场所通风,以防止摘不及时造成霉烂,同时提醒大家摘的时候注意火候,采早了,耳子不成熟,份量小,晚了要烂掉。……这两个人是县食品公司的采购员。
晚上,这两位采购员又和采木耳的社员们开了个座谈会。六十七岁的刘大爷说:“摘木耳没有席子晾晒,用火炕烘,木耳都粘上了土,一等好耳结果卖成了三等货。”有的社员说:“这大山里蚊蠓小蛟遮天盖地,抽烟打火也比别人费些,眼下火柴不很够用啊!”
不两天,两位采购员就赶着供销社的大车满载物资上山来了。木耳营成立了临时供销店,晒耳子用的席子、火柴、香烟、胶鞋等都送到了采集木耳的社员们手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