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安济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08
第6版()
专栏:建筑小品

安济桥
罗扬
安济桥,现名赵州桥,在今河北省赵县,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6),为当时一位天才的匠师李春所设计。
安济桥是世界上第一座空腔式结构的石桥遗物。空腔式石桥亦称空撞券式或敞肩式,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构造方法,即是在大拱券的两端拱背上又辟小拱的方法。安济桥即是在由一个大弧券的两端拱背上又辟了四个小拱。当洪水泛滥时,大小拱可同时泄水(增加了泄水量16.5%),同时也减轻了水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正是唐代张嘉贞安济桥铭中所说的“两涯嵌四穴,以杀怒水之荡突”的作用。并且减轻了桥身的净重量约五百余吨。由于桥身的净重量减轻和减轻了洪水的冲击力量等原因,大大地增加了桥的安全系数。
安济桥的奇特之处,要算是低矢跨的大弧形拱券。这个拱券由二十八道并列拱组成,净跨37.45米,其拱高(矢)仅7.23米,矢跨比率约为1∶5。这种低矢跨比率在我国古代石拱桥中,尚未见到,就是在世界石拱桥中亦极罕见。由于矢跨比率低,桥的立面非常平直,行人车马往来极为便利。安济桥大小拱均采用了并列式的砌券方法,大小拱各由二十八道单独的拱券组成。这种并列式的砌券法比普通所用纵联式的砌券法,有一个缺点,就是二十八道拱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李春在当时也看到了这个缺点,但是他同时又看到了这种砌券法的优点,比如,由于二十八道券各自独立,在施工时,可以单独施工,可节约十倍以上的架木,在施工时可减轻被冲坏施工架子的危险;由于二十八道拱各自独立,如遇拱石破损时,不影响全桥,并可个别抽换嵌补新石,修补方便;如遇桥基发生不均匀沉陷时,不致影响全桥。设计人李春,并未忽视缺乏横向联系的缺点,他采用了五种方法来补救;桥中有“收分”,使外面的拱券向内倾,以防外倒。并用了五根大铁杆把二十八道拱券拉联起来。二十八道拱背上铺了大块“伏石”借压力与摩擦力拉联。在桥两侧用曲尺形的勾石把外面的拱石向内勾着。拱与拱之间用了许多银锭铁榫拉联。
安济桥的艺术造型也极为优美,由于它采取了最低矢跨比率而产生的扁平刚劲的桥身,并使桥中微微隆起,使桥的立面成为坡势低平的曲线,刚劲柔和而又富有弹性,使人望之真有长虹映空的感觉。在大拱背上的四个小拱除了其实际功能之外,在艺术造型上打破了大拱两端原来平淡的三角面,显得这座桥非常玲珑秀丽。
解放前,安济桥上的石栏杆有的用砖堆成,有的用粗糙石板砌成,只有几块雕刻很不好的栏版,与这座伟大的工程很不相称。解放后,人民政府在修理大石桥工程中,从桥底挖出了数百年甚至千年前倒塌下去的石栏杆。这些栏版、望柱,雕刻得十分精美,望柱上雕刻着凸起的盘龙、狮子头,栏版上雕刻着各种姿态的龙,有的行走如飞,有的互相缠绕,有的互相推兽,有的从栏版中钻行,十分生动。正如唐代张嘉贞安济桥铭中描写的“蟠绕拿踞……若飞若动”的神情。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座我国古代工程进行了细致的修复工作,从1952年开始到1958年已全部完成。(附图片)
安济桥 罗哲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