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以革命英雄气概披荆斩棘开发丰富资源 江西兴建山区垦殖场三年见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09
第1版()
专栏:

以革命英雄气概披荆斩棘开发丰富资源
江西兴建山区垦殖场三年见功
全省二百多个规模较大的国营垦殖场,拥有职工一百四十多万,开垦荒地三十万亩,造林五百七十多万亩,栽培果树、桑树、茶树二十多万亩,并且积极发展畜牧业,兴建水库、工厂、公路……。1960年产粮十亿斤以上,养猪六十多万头,养家禽三百多万只,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同时帮助人民公社开发和建设山区,促使山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井冈山等地出现不少新的城镇。
新华社南昌8日电 江西省以下放干部为骨干力量建成的一批国营综合垦殖场,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开发和建设山区,三年来使山区面貌起了很大变化。
江西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60%的面积是山区。这些地区资源丰富,但是,过去在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残酷摧残下,山区人口增加很慢,劳动力奇缺,一般山区每个劳动力要负担二十五到三十亩土地,八十到一百亩山林。山区人民不仅无力绿化荒山,拓垦荒地,就是已有的森林也无力经营,田地耕作十分粗放,产量很低;加之交通不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运不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江西从1957年冬天起,掀起了下放干部上山开发和建设山区的运动。全省下放了五万干部上山,以他们为骨干,吸收了四十多万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城市劳动人民上山安家落户,陆续建立了二百多个国营垦殖场。垦殖场的职工们以顽强的干劲,无比的革命气概,忘我的劳动,在渺无人烟的荒山上,披荆斩棘,建立家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山区工业生产。
上山干部和垦殖场职工,充分地运用山区的有利条件,从比较容易见效的生产入手,建立家底,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建立在九岭山脉的永修云山垦殖场,适宜经营林业,开始,他们一方面在深山里砍伐木材,修建公路,把砍伐的木材运出来卖给国家,积累了资金;另一方面又开垦荒地种粮、种菜,解决自己的吃粮和副食品供应。这样,为大力发展山区经济创造了条件。几年来,这个垦殖场建立了拥有六十三万多亩竹木的林业基地,生产了十万多立方米的木材,近百万根茅竹,营造了六万多亩森林。同时,发展了农业、畜牧业生产,做到了粮食和副食品基本自给;在这基础上,还建立了一批造纸、酿酒、林产化工、木材加工等工厂,综合利用山区资源。建立在红壤丘陵区的吉水金坪垦殖场,有可耕地一万六千余亩,荒地一万余亩,适宜发展农业。但是,这里是红壤土质,必须使用较好的有机质肥料。他们就从发展畜牧业入手,来解决有机质肥料。发展畜牧业需要大批资金购买小猪、小牛和家禽,职工们为了获得资金,就发展采集野生植物和药材等副业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发展了七千五百多头猪,九百多头牛,一万一千多只家禽。畜牧业的发展,使全场在1959年获得了十七万多担牲畜粪,改造了红壤土,获得了粮食丰收。因此,这个场从1959年起就做到了粮食自给有余。
现在,全省二百多个规模较大的国营垦殖场,拥有一百四十多万职工。三年多来,他们开垦了三十万亩荒地,栽培了十余万亩果树,十五万亩桑树和茶树,兴修了一批中小型水库。改革了耕作制度,促进农业增产。1960年仅粮食产量就达十亿斤以上,使部分垦殖场做到了粮食自给。在林业方面,他们已初步建立了林业基地,仅造林就达五百七十多万亩。在各个垦殖场上还建立了畜牧业专业队,1960年饲养了六十多万头猪和三百多万只家禽。此外,还兴建了许多土洋结合的工厂,开始综合利用山区资源。适应山区生产的发展,又兴建了二千多公里的山区公路,疏通了河道浅滩。
国营垦殖场主要经营国有林、国有荒山、荒地,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商品,同时,又大力帮助山区人民开发和建设山区。过去山区农民在森林管理上,砍伐多于造林,很少注意林木更新。在国营垦殖场职工的帮助下,这几年他们不仅生产了大量的木材和茅竹,还营造了一千四百多万亩林木,许多公社还建立了苗圃、试验场,加强了森林的防护和管理。在农业方面,这几年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也提高了,许多缺粮山区变成了余粮区。畜牧业、副业等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变化。1957年以前,年年有不少山区农民搬下山来,现在,不但没有人下山,连过去搬下山的人又都陆续搬回山上,投入山区建设,城市里的一些知识青年和居民,也纷纷上山,参加山区建设事业。目前井冈山、大茅山、云山、德胜关、九连山等山区,已相继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和集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