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白洋淀畔话苇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0
第7版()
专栏:河北通讯

白洋淀畔话苇席
本报记者 史博
在这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季节,我们访问了北方著名的水乡——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白洋淀是由白洋淀、荷花淀等九十二个大小淀泊组成,总面积三十万亩,因为白洋淀是其中最大的淀泊,所以总称为白洋淀。白洋淀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沿府河西去一百一十华里可达保定,沿大清河东行二百八十华里就达天津,从赵北口北行二百六十华里到北京。白洋淀内物产丰富,每年除了捕捞数千万斤淡水鲤鱼、鲫鱼和收获大量的藕、菱角以外,到处都长着高大、茁壮、皮薄色白的芦苇,年产两亿斤左右。白洋淀畔有六十多个村庄,几万名妇女常年利用这里特产的芦苇织席,每年生产苇席四百万片左右,织箔七十万片。
苇席,在我国北方农村,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物资,家家户户都用它铺炕。苇席也是建筑、仓库保管、出口包装和秋收围屯存粮、铺盖苫垫等工农业生产方面的重要物资。在端村,我们看见到处都堆着白花花的苇席,码头上在装运着苇席,村头村里,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到处都有妇女们的织席声和破苇声,七八岁的女孩子、年迈的老人,坐在一起织席,妈妈同女儿,奶奶同孙女,同坐在垫子上双手在忙碌着。白洋淀的中小学生不仅在学校里专门设有织席课,放学回家以后,也帮助家里织席。端村公社端村生产大队的李富田,全家老幼六口人都参加织席,一般每天能织七八片席。李老太太说:“我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从七八岁开始织席,我这织了七十多年苇席的双手,一天不织席就感到过意不去。织席是我们白洋淀妇女传统的手艺,也是白洋淀妇女的光荣”。的确,白洋淀的妇女是勤劳的,她们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是织席。春秋天,她们在院子里,在村头的柳荫下织席,到了冬天,她们便到屋里地上织,织席是白洋淀妇女的主要劳动。
我们访问了一个白洋淀普通席家的女儿田春花,她曾于1959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手工业编织技术比赛大会上,用一点四十九分钟织完一片席,创造了全国织席最快的纪录。
田春花今年十九岁,家住在白洋淀中心的大田庄公社北田庄村。当我来到田春花家里的时候,火红的太阳刚刚升起,碧绿的淀水和那一望无际的芦苇披上了灿烂的金光。田春花的父亲早上到淀上捕鱼去了。田春花早早起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习惯地拿过一捆苇匹子按长短分成四把放在身边,先用最长的一把织成一个“十字”形,她低着头,两手紧张地忙碌起来,那些在秋阳下闪着亮光的苇匹子,在她那灵巧的双手里飞快的跳跃着,沙沙的响着;过了一点五十分钟,一片席花美丽,边沿整齐的“白洋淀席”就织成了。这时,田春花的母亲田大娘在给女儿安排好了早饭以后,坐在院子一旁用专门破苇的苇串子,格巴格巴地破起苇子来;大弟弟铁桥,随后把母亲破好的苇匹子,用碾场的石磙子轧起来;十三岁的大妹妹小乐,看到院子里没有了地方,就抱起一捆苇匹子到屋里的砖地上去织席。田大娘看看自己几个儿女都有秩序地工作起来,会心地笑了。
据安新县供销社统计,5至8月份四个月内的苇席产量比前四个月增产了70%。席民每超额织一片席,生产队除了按规定记工分外,把超产席的80%的收入,当月按预支工资的形式发给席民。织席能手田春花和她母亲,每月定额四十八片,但她们每月却向国家交售苇席一百三十多片,超额近两倍。据安新县对漾堤口、赵北口、端村等几个公社了解,今年以来,席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13%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