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这里没有伏天——访塘沽冷藏加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3
第3版()
专栏:行行业业

这里没有伏天
——访塘沽冷藏加工厂
王瑞田
一个初秋的晌午,我访问了塘沽冷藏加工厂。
这个厂在解放前只有两间不大的冷藏库。1954年开始扩建,现在已经有八个宽大的冷藏库,三个冷冻间,而且有了比较现代化的冷冻设备。
我在办公室穿好特制的工作服——一条狗皮裤、一件新棉袄和一双高腰胶皮棉鞋以后,库房副组长傅金顺同志便领我来到了一间整洁的冷冻间。这里有四个冷冻箱,四个姑娘正在把一盒一盒准备冷冻的鱼虾装入冷冻箱内冷冻。
冷冻既讲究卫生又讲究质量。当一批批新鲜鱼虾进厂以后,首先要洗涤去污、挑选、整理。鱼虾的种类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对虾,要去掉虾头;脍鱼、黄花鱼等,要涮腮去鳞,有的还要去骨剔刺、刨膛去肚,然后装入大小不同规格的冷冻盒内,送入冷冻间冷冻。在冷冻过程中,工人们还要钻到摄氏零下二十七到二十八度的冷冻箱内,放两次冰水。大约经过二十四个小时的冷冻,使鱼虾体温达到了摄氏零下十八度左右,才能出箱。最后送到包装室包装储藏。
从冷冻间到冷藏室,只有一墙之隔,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好似进入另一个世界:室内墙壁四周布满了一层一层雪花似的小冰珠;在冷气排管的下边,有一串串亮晶晶的“大冰棍”倒挂在屋顶上;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商品货堆上复盖着一层积雪;脚底下也是冰雪满地。这里真是寒气逼人,我穿着这身衣服还感到全身发冷,两只手不由自主地放在袖口里。
这个冷藏加工厂今年以来,不仅冷藏了大量的水产品和副食品,还给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公社等部门冷冻了大量的清凉饮料和一些需要一定温度的试验品、药剂等。
在冷冻间我们看到一堆堆一尺见方大小的洋灰块,“冻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我好奇地问了一声。副厂长刘恩泉介绍说:“你看到码头下边的洋灰柱子吗?它要经过严冬的考验,好的洋灰柱子要经受几十年到几百年。在这里冻的洋灰块就是考验它的质量,找出它的配料标准。”原来这是给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处作的洋灰柱的冷冻试验。他们把这些洋灰块冻到一定温度,就用自来水融化一次,这样一冷一化,等于一年使用期。冷的次数越多,使用年限越久,直到把洋灰块冷得粉碎为止。据说,有的洋灰块已经经过了一百五十多次的考验,还没有裂迹。
人们一定会问:冷藏库的工人们天天在冰天雪地里干活,一定很冷吧?曾经在这一行干了十八年的刘恩泉副厂长说:旧社会,在冷藏库干活的没有棉衣,工人们怕冻坏身体,就用破麻袋披在身上,把草绳子缠在腿上。解放后,冷藏工人们的生活与过去不同了,在库内工作的工人们每人发给三套服装——一身皮的、一身棉的和一身单的,还有保暖皮靴、皮帽和皮手套等,还备有鲜姜水,以增强工人御寒能力。
减轻工人们的体力劳动,也是领导方面最关心的事情。厂里很注意发动工人们进行工具改革。现在全厂已出现几十种革新工具和先进技术。在库内,实现了由冷冻到包装,由包装到冷藏两条输送线;在处理室门口有高大的土吊车,工人们一开电钮,四百多斤重的一桶桶鱼虾,可以很快装上卸下;在冷藏室内也出现了码垛机。这些机具的实现,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原载《天津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