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漳浦行——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地区人民积极恢复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4
第2版()
专栏:福建通讯

漳浦行
——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地区人民积极恢复生产
本报记者 于逢源 中共漳浦县委报道组 陈暨南
从闽南古城漳州南行,跨过九龙江,穿越漳州平原,折向西南,便进入了漳浦县境。
漳浦,是福建主要产粮区之一。9月10日前后,正当全县农民加强秋田后期管理争取秋季超包产的时候,突然在五天之内,连续遭受了两次台风暴雨的袭击,当时洪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全县71%的晚稻和47%的甘薯。但是,仅仅历时半个多月,当我们来到漳浦,沿着鹿溪、南溪两条主要河流,访问许多受灾较重的公社和生产队的时候,受淹的晚稻等作物,经过广大社员的排水抢救,大多恢复了生机。在晚稻田里,一队队男女社员,正在忙着运肥追肥,劈田岸草。有些山岗上,社员们正在向荒山要粮,挥镢舞锄,开荒扩种。看到这幅热气腾腾的生产图景,人们都为广大社员夺回因灾损失的顽强意志和饱满情绪而欢欣鼓舞。
当台风暴雨袭来时,正是“白露”时节,晚稻大多处在分蘖后期、花芽分化初期,最怕长时间被洪水浸淹。正是这个缘故,当地有些老年人感叹地说:“白露水,毒似鬼。”但是,广大社员回答的却是“我们不怕鬼!”他们顽强地展开了抗灾斗争。
就以南溪下游的官浔公社锦江大队来说吧,这个大队二千零七十亩晚稻,有一千八百五十亩受淹五天以上,其中六百五十亩在洪水中淹了七天,有一百五十二亩晚稻被冲毁了。当洪水还在淹没着禾苗的时候,大队党支部就相继召开了生产队长会议,党员团员会议,老农、贫农、下中农社员代表座谈会。接着,各生产队又召开社员大会,发动群众,总结了历年来抗灾斗争的经验,具体分析了当时恢复生产的有利条件,及时地把广大社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向土地要粮”“向大自然夺回损失”的正确方向。人们的干劲鼓起来了,恢复生产的斗争展开了。
中秋节过后的一个夜晚,我们来到这个大队。队委会的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等了一会儿,大队长、支部委员何启裕走进来了,他两腿上沾满了泥巴,一看就知道是刚从田里回来的。这些天来,他一直在领导社员为受淹晚稻洗苗、追肥,劈田岸草、排水烤田。他刚进屋来,还没坐下,就笑着向我们说:“支部书记何其和渡海到厦门买肥料去了。副支书何天河带领一百五十多名社员上山开荒,扩种过冬甘薯。社员的干劲大极了,各个生产队天天出满勤。今天第三生产队十六个社员到甘薯田里除草松土,自动把中午饭带到地里吃,为的是把来回走路的一个多钟头也用在生产上。”
从办公室的一张统计表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社员们抗灾斗争的成就。这张统计表记载着从洪水开始退落的第一天——9月15日起,到26日止十二天当中,全大队五百四十个全半劳力的主要劳动成果:一千八百五十亩受淹晚稻全部洗了苗和扶了苗;劈田岸草一千五百六十一亩;十二处溪堤决口,全部修复;积造各种肥料三万二千五百多担;开荒扩种过冬甘薯五十二亩……。
统计表上这些数字,表现了广大社员的充沛干劲和丰富智慧,闪耀着人们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光芒。下面记载的,是群众在抗灾斗争中所表现的许多动人事迹中的一两件事情:第一、第七、第十二生产队在地势低洼的大埔洋种的二百多亩晚稻,离村较远,洪水又偏偏是在晚上退落。“晚上退水就晚上洗!”社员们商量定了,立即点上汽灯,连夜下田。三个生产队一百一十八个社员紧紧跟在洪水后面,水退一丘洗一丘,一直干到下半夜,把二百多亩禾苗上的泥浆全部洗干净。
这个大队为了抢救受淹作物和扩种套种其他作物,需要大批的肥料。但是,现有的肥料很少。如何解决呢?在大队连续召开的几次老农座谈会上都没想出办法。一次座谈会后,老农何亚力、何炉、何交等人又双眉紧锁地走出会场。但是,他们没有回家,却直向队里的厕所走去,顺手抓起一根长棍子,插到被洪水冲淹过的厕所里搅了一阵,随后又连续检查了几个厕所,他们发现每个厕所底部都残留着少量的肥料。心头一喜,豁然想起了以往制“人造水肥”的办法。三个人,转身返回大队部,向干部建议制造“人造水肥”。这办法经大队发动社员们讨论研究,大家都认为可行。正在这时,政府和公社在物资上也给了他们大力的支援。说干就干,在大队统一领导下,各个生产队集中了一百二十四个劳力,两天就向受淹的一百四十四个厕所中分别投进了一定数量的盐、过磷酸钙和粪尿,搅合起来,发酵一个星期,一举制出“人造水肥”一万五千多担,解决了大约七百五十亩受淹晚稻的缺少追肥的问题。
像锦江大队一样,在受灾地区的许多公社和生产队里,一个千方百计夺回因灾损失的生产热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当我们辗转百里,来到鹿溪中游的石榴公社时,全社七个生产大队已对受淹晚稻普遍增施过一遍肥料,被洪水浸了好几天的禾苗,及时吸收到肥分,迅速恢复生机,没有发生退黄现象;目前,翠绿茂壮的禾苗大多正在圆秆孕穗。转入正常的田间管理以后,多数社员紧接着腾出手来投入扩种改种的另一场战斗。这个公社的下车大队是一个受灾较重的大队,为了夺回因灾损失,社员们提出了:“损失一亩补种一亩,损失一斤夺回一斤!”的口号。在长林村三个生产队联合召开的一次社员大会上,专门讨论了扩种改种问题。大队本来要求这三个生产队种三十一亩过冬甘薯和四十二亩大小麦,但是,社员们把全部农地逐丘逐片排队以后,认为还有黄麻田和一部分春甘薯田可以利用,决定种过冬甘薯三十三亩,大小麦六十亩。第二天清晨,社员们有的下田收割黄麻,有的选种,有的突击积肥,热气腾腾的大干起来。其它生产队,社员们干劲也很大。到10月3日,这个公社已种下过冬甘薯六百三十四亩,萝卜、芥菜等高产蔬菜三百二十二亩。公社的同志对我们说,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人们满怀信心要大干一秋一冬,弥补灾害损失,夺取一个较好的收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