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谈“我演昆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4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谈“我演昆丑”
戴不凡
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我演昆丑”,是华传浩同志的艺术经验记录。
这本书只十一万多字,内容却相当丰富充实,它有“总论”又有“分论”,前面三篇谈了传浩同志对昆丑表演(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特点的理解,后面六篇分别谈了他七出拿手杰作的表演。他重视昆丑一行的特征,但又注意深刻分析每一个具体的人物。他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同时也很着重介绍如何用载歌载舞的优美形式来表现人物。他善于从总的方面来概述一出戏的表演,却并不放松其中每一个重要的细节。它有时介绍了现在怎么演这个戏,但也介绍了为什么要把它改成现在的演法。全书文字简洁生动,流利朴素,谈起来娓娓动听,如亲见华传浩同志在台上绘声绘形演出许多好戏。
这本书不纯粹是丰富的经验记录,还有许多发人之所未发的精辟艺术见解。例如,它认为昆丑总是演好人的多,而“副”则是演坏人的多,一下子就把最容易混淆不清的丑、副两行的差别说出来了。它用“动作小”(紧俏灵活、轻便敏捷)和“小动作”(根据具体人物创造出来的小动作)来概括昆丑身段上的特点,更是从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又如在谈到“茶访”中“起脚色”一段的表演时,传浩同志认为,茶博士向前来私访的范仲淹,叙述土豪张敏勾结官府迫害周羽一家的经过,不仅要用夸张性的戏剧动作,尽力描摹“脚色”如新太爷坐堂时的种种色相,而且还要把茶博士对这件案件的爱憎和他自己风趣的性格演给观众看。否则,“‘脚色’的形象纵然树立了起来,茶博士的形象却看不到了”。像这些地方,都说明了表演艺术家华传浩在扮演人物时,为什么会如此真实动人,风趣横生,令人回味不已。
书是由陆兼之同志记录整理的。据我所知,他是上海昆曲研习社社员——一个业余的昆曲迷。记录整理工作做得相当出色。他在紧张繁忙的经济机关工作,但几乎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都贡献给戏剧了,这些是值得戏剧界感谢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