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5
第5版()
专栏:

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
黄盛璋
阿尼哥是十三世纪尼泊尔的卓越的工艺和建筑家。他从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来中国,到大德十年(1306年)在北京去世,四十六年中对中国建筑和工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中尼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
阿尼哥的生平
据程巨夫为阿尼哥撰的《凉国敏慧公神道碑》记载:阿尼哥是尼泊尔的王胄,约生于1244年。他从小就很聪明,入学不久能读梵书,特别对于工艺之书的《尺寸经》一见之后就能默记;稍稍长大就具有工艺天才,所造作的东西都极其巧妙。
中统元年,元世祖请八思巴在西藏建黄金塔,由于当时尼泊尔工艺著名,所以发国书要求协助。尼泊尔国王选拔了八十人,叫他们自己推选出一个领队,但没有人敢担任。最后有一个十七岁的青年自告奋勇承担这个任务,这就是阿尼哥。阿尼哥一到西藏之后就为八思巴所赏识,叫他负责监督造塔。一年之后塔修成了,八思巴给他受具戒,授以佛教经典;并且推荐他晋见元世祖。元廷有件从宋朝带回的针灸铜人,由于缺坯太多,内部构造又较复杂,元世祖找了许多工匠都没有人能够修理;阿尼哥把它修补好了,自此就得到元世祖的信任,凡有重大修建或铸造,都交给他办。至元十年设立诸色人匠总管府,命阿尼哥负责。至元十三年元政府特地派使者到尼泊尔把他的夫人从故乡接了来。至元十五年有诏要他还俗,授光禄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事,职位待遇都和丞相一样。当时两京(大都北京与上都开平)的重大建筑和偶像铸塑大抵都出于阿尼哥之手。据《神道碑》统计,他在中国所建造的,计有三座佛塔,九座大寺,两座祠祀和一座道宫;至于在工艺上的贡献,如偶像的铸塑,文物的修补,仪器的创造等,为数也不少。
阿尼哥卒于大德十年(1306年),年六十二。在中国时元世祖曾妻以宋景献太子的孙女郡主赵氏。阿尼哥有六个儿子,有一个叫阿僧哥继承他的大司徒的职衔,曾于皇庆二年(1313年)塑造万安寺的佛像,另一个叫阿述臈,任诸色人匠总管府的“达鲁花赤”(相当于秘书长),这两个都是工艺家,并继续在元朝任重要官职,阿尼哥死后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谥敏慧,他的墓在宛平县香山乡岗子原。
在建筑方面的贡献
阿尼哥在中国的一生中,所费精力最多和所得成就最大的是在建筑方面,而其中佛塔又占居首位。
根据《神道碑》碑文叙述,阿尼哥所建筑的三塔,第一座即最初来西藏所建立的黄金浮图;第二座在北京,即今阜成门内妙应寺(白塔寺)白塔;第三座在五台山,和第二座属同一类型。
关于北京阜成门内的白塔,传统的说法都以为辽寿昌二年(1096年)始建,元至元八年(1271年)重修,这不仅见于明代许多典籍,而且还有碑刻可据,康熙、乾隆两次重修妙应寺的御制碑文都提到这一点。我认为,这是以讹传讹。白塔寺的寺和塔始建年代是元至元十六年。《元史世祖本纪》记载道:“至元十六年建圣寿万安寺于京师。”圣寿万安寺就是白塔寺,明天应年间才改为妙应寺。《神道碑》也写道:“十六年建圣寿万安寺。浮图初成,有奇光烛天。”由于这种塔形第一次在北京出现,所以使人有“奇光烛天”的新鲜感觉。
白塔的尼泊尔语叫“奇古”。尼泊尔“奇古”共有五层,最下一层为方形基础表示地,第二层圆形结构表示水,第三层三角形结构表示火,第四层伞形结构表示气,最高一层螺旋形结构表示“生命的精华”。这种以“地、水、火、气”表示万物的组成,原是古代印度一种哲学思想;而其结构却胎胚于本地对土地崇拜而建筑的石堆、土堆,叫做开特雅。这种开特雅也流行于西藏各地,目前西藏的佛塔大抵为白塔型(藏语叫做“觉顿”)。
在阿尼哥所建造的庙宇建筑中,工程最大者就是圣寿万安寺,从至元十六年动工,直到二十五年才全部落成。这个庙宇几经改修,当初建筑的结构形式今天已难看到。但是据《元史五行志》说,万安寺“自世祖以来为百官习仪之所,其殿陛栏楯一如内廷之制”,其规模宏伟可知。
在其它方面的成就
阿尼哥在造像方面也有很高造诣。《神道碑》上提到的有“镕范”(指铸铜)和“搏埴”(指泥塑)两类。阿尼哥所造的像多为佛像(其中也有道、儒先哲之像)。中国佛像铸造有所谓汉(唐)式和梵式,汉(唐)式系直接受印度的影响,时间在元以前;梵式造像系尼泊尔的影响,其创始人就是阿尼哥,在元代以后盛行中国各地,差不多完全代替了汉式造像。
阿尼哥还精于织像,他曾经“追写世祖、顺圣二御容,织帧奉安于仁王,万安之别殿,”后来又“命织成裕宗、裕圣二御容,奉安于万安之左殿”,《元史阿尼哥传》说他所织的像“图画弗及”。
阿尼哥在仪像的修造方面也有所贡献。除了修补针灸铜人这个不可埋没的功绩而外,据《神道碑》说,他曾创造“镔铁自运法轮,车驾行幸,揭以前导”。这在中国工艺史上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可惜对它的内部构造缺乏详细记录,而这件自运法轮后来又没能保留下来。此外是天文仪器。《神道碑》说:他曾“创浑天仪及司天器物”;杨恒的《太史院铭》也说“凡仪像表漏,文饰匠制之美者悉付大司徒阿你哥”。这批天文仪器主要有简仰二仪、浑天仪、浑天壶漏和高表等,其设计者是郭守敬,制造者是阿尼哥。
阿尼哥不但在中国做了很多工作,他的造像技艺还传给了中国徒弟刘元。刘元是蓟州宝坻县人,少时做过道士,曾从道教徒中传受了不少技艺,后来又跟从阿尼哥学习造像。阿尼哥从尼泊尔输入的梵式造像,经刘元之手,又有进一步发展。《元史阿尼哥传》说:刘元“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众称绝艺”,又说两都名刹佛像出刘元手的,“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可见他在这方面已经有很高造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