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依靠公社力量兴修水利工程改变干旱面貌 灵水大队粮食产量不断上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7
第2版()
专栏:

依靠公社力量兴修水利工程改变干旱面貌
灵水大队粮食产量不断上升
本报福州16日电 福建晋江县安海公社灵水大队,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年年干旱面貌,农业生产水平和社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58年开始改变了缺粮面貌,1959年以来成了余粮地区,今年早稻总产量又比去年增加了15.9%,1960年社员每户收入二百五十四元,比1957年高级社时期增长了51.1%,现在有三百多户,在银行存款四万多元。
灵水大队地处沿海丘陵地区。解放前,当地全部水利设施只有三百一十五眼水井和两条小水沟,在旱灾频繁的袭击下,当地粮食平均每季亩产不到二百斤,一年缺粮三个月,加上反动统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许多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解放后到高级社时期,筑起一些抗灾能力较强的山塘水库,生产情况逐渐好转,但还不能更多更快地改变自然面貌。1958年办起公社以后,灵水大队干部和社员,在公社统一领导下,根据全队耕地受旱和水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规划,全队的水利建设飞跃发展。那时,兴修水利需用一笔资金,大队本身一时无法全部解决,公社除了拨款三千多元作为水利补助外,还向国家银行贷了四万多元的水利贷款。技术力量不足,公社和水利部门帮助他们培训了六个能单独设计和指导施工的水利技术员和七十多名初级水利技术员,同时,还派去三名技术员帮助设计和指导施工。由于工程大,大队里的劳力不足,公社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从各大队组织了五百多人帮助修建了一个多月。由于公社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大队的相互帮助,使灵水大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几个主要水利工程。1959年、1960年以来又进行了巩固加高和继续修建,目前全大队共建起了中、小水利工程十五处、蓄水量达七十九万立方米,渠道三千零五十米,受益农田扩大到一千七百五十亩,加上原有的水利设施,作到了全大队94.4%的耕地经常能够得到灌溉,其中可以自流灌溉的占总面积的82%。
灵水大队在公社化三年来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对提高生产起了显著作用。过去每年花在抗旱上的劳力约占全年农业生产总投工数的60%以上,现在即使在大旱的日子,全大队只需用十五个管水员负责看水,只有少数田地需用人力灌溉。有了水,可以在冬季灌溉翻犁晒白,到春季又可事先放水溶田;也可以大量推广生长期较长,产量比较高的优良品种。这些耕作条件的变化,促进了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全大队平均一季单产由原来的二百来斤提高到1960年的三百一十四斤。同时,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三年来全大队先后因地制宜地把五百一十二亩旱地改为水田,开始种植双季稻,有的还利用冬季多种一季麦子。
水利工程的兴修,对多种经济发展也有很大促进。灵水大队近几年利用小围塘、水库养鱼十多万条,去年收成的淡水鱼即达二千五百多斤。各生产队还把抗旱节约出来部分劳力用于发展副业生产,使全大队每年增加现金收入达一万五千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