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练文习武 精益求精——访问成都川剧院的演员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7
第4版()
专栏:

练文习武 精益求精
——访问成都川剧院的演员们
本报记者 周祖佑
在欣赏了一场精采演出以后,观众们是否会想到,舞台上出现的每一逼真动人的人物形象,每句婉转悠扬的唱腔,每个准确优美的舞姿,都凝聚着演员多少艰苦辛勤的劳动?
不久以前,当我再次访问成都川剧院时,对演员们的这种刻苦创造精神和辛勤劳动态度,体会得更加深切。这里记述的,仅是其中的片断。
老演员塑造新人物
陈书舫,是著名的川剧女演员。在舞台上,她成功地塑造过祝英台、陈妙常、谭记儿、丁佑君等许多激动人心的人物形象。最近,她在新剧目《夫妻桥》中扮演的何娘子,表演艺术上又有不少新的发展。
《夫妻桥》,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剧中描写清代四川秀才何先德的妻子何娘子,如何继承丈夫事业,冲破反动官府和恶霸的重重阻难,建成了灌县著名的竹索桥。在何娘子身上,既有家庭妇女贤淑善良的品德,又具有劳动妇女纯朴率直的性格。当她的丈夫屈死后,她更表现出勇敢坚毅的顽强斗争精神。为了刻划这个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色,陈书舫在表演、道白、唱腔上,进行了缜密思索和精心的设计。她重新学习了膝行、脚尖步等传统特技,强烈地表现出何娘子在丈夫因修桥遭破坏而受冤屈死时的绝望和愤激。公堂抗官一场,何娘子不顾官府刁难,以头颅作保,决心在规定的百日限期修成索桥。经过苦思,在传统唱腔中,陈书舫找不到一支恰当曲牌,足以传达人物这种慷慨激昂的情感。后来,她与导演和音乐人员再三琢磨,把高腔曲牌中最奔放的“一枝花”,与胡琴戏西皮的曲调揉合起来,并运用了男、女腔结合的演唱方法。在粉碎封建势力最后的破坏阴谋建成索桥一场,陈书舫还设计了川剧旦角从未有过的高亢激越的唱腔,第一次采用唢呐伴奏。经过不倦的练习,又不露痕迹地在一句最亢奋的唱腔里,适当采取西洋发声方法。这样,既保持了川剧唱腔的风格,又充分抒发了人物舍身忘我的壮烈意志,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现在,陈书舫又开始进行多样的发声技巧磨练,从多方面琢磨和锻炼手眼、身法和化装,以便进一步丰富声音和形体的艺术表现力,进行多种角色的创造。
勤练基本功
在练功场上,著名女演员竞华,和青年演员一块锻炼基本台步。基本功锻炼结束了,她又邀约几个青年演员帮助她练习新学的优美特技斜坐莲。她反复做着这个动作,一再要求大家给挑出缺点。
在川剧界,竞华是以唱腔圆美、丰润、富于表现力著称的。但是,以后她发现自己的表演功比较差,便开始进行顽强的锻炼。她一招一式地认真练习手绢、扇子、水袖等传统功夫,从头学习斜坐莲、颤颤步等舞蹈特技。传统戏《焚香记》中的女主角焦桂英,必须掌握纯熟的水发技巧。在排练时,那正是炎夏。竞华整天戴上头套,穿着褶子,甩发,旋转,舞袖,练习水发、水袖的配合运用。现在,竞华已能纯熟地演出《秋江》、《打神》等繁重的舞蹈戏。
不过,竞华也丝毫没有放松唱腔上的进一步磨炼。在深入钻研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她广泛欣赏学习越剧、评剧等各剧种的演唱艺术。不仅新排的剧目,即使演出多年的拿手好戏,在每次演出前后,她也要逐字逐句地从发音、咬字、行腔上,反复加以琢磨和丰富。竞华这样对我说:“我的艺术生命,解放后才真正开始。在旧社会,传统艺术无人看,基本功底没打好,许多岁月都白白度过了。如今,我在各方面都年轻,从头学起还不晚!”
老一辈的心愿
五十七岁的名丑刘成基,从事舞台生活已经四十六年。在漫长的艺术历程里,他观摩学习过许多前辈艺人的精湛表演,有着自己丰富的创造和体验。如今,这位头发斑白的老艺术家,不仅继续整理演出自己多年锤炼的拿手好戏,还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演员传授表演艺术。
最近,他在别人帮助下,总结了川剧丑角的表演技巧,长达二十万字。在那里面,他详尽地叙述了学艺生涯、前辈艺人的表演特色、以及他在《赠?袍》等脍炙人口的好戏中的全部创造体会。为了使青年一代易学、好记,刘成基还按照袍带丑、褶子丑、襟襟丑、彩旦丑等川剧丑角的不同行当,把他在各种不同剧目中运用和创造的程式,分门别类地集中起来,整理为包括文武两类的官衣、褶子、水袖、马鞭等整套的表演程式。其中每组程式都包括了三十多个定象。这些定象,表达了各种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如官衣中的偷听、偷看、潜伏等。但是,它们又被各个连续动作巧妙地组织起来。只要学会了这些程式,就可以掌握刘成基表演技巧的精萃。
在总结这些经验时,那怕是在巡回演出途中,或是在排练新戏的繁忙阶段,刘成基从没有停过笔。有时,前台正在锣鼓喧天地演唱,刘成基还坐在后台的一个角落里,抓紧时间独自思索、揣摩。他时常和青年演员蓝光临、小艇等关在一个房里,把新组织的程式动作,一个个做给他们看,边讲解边传授,并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为了解决疑难问题,他还常常戴上老光眼镜,仔细研读梅兰芳、周信芳、王朝闻等艺术家和评论家的文章和论著。刘成基曾经这样告诉我:自己没上过学,文化水平太低,要想把自己的心得全部交给下一代,真是有点力不从心!(附图片)
川剧《绣孺记》 本报记者 钟巨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