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西红柿及其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8
第8版()
专栏:

西红柿及其它
方山
小园圃里收下了最后一批西红柿。红艳艳地,发着宝石似的光泽,它们是多么引人呵!
还是在童年的时候,从母亲那里听来了
“西红柿补血”的说法。长大以后,虽然颇以为此说有点类似“高尔基姓高”的味道,但是西红柿究竟有什么营养,还是不得而知。因此我还是对别人说:“西红柿是补血的。”
直到最近才知道:原来西红柿的果实富有各种维生素、糖分、蛋白质和无机盐等养分,特别是含维生素PP在果类中居第一位。这种维生素PP有治疗癞皮病、保护皮肤健康、保持胃液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等功效。如此看来,“补血”之说倒也真是有些根据的。
可是,据说在十六世纪中叶,西红柿刚刚从美洲传到欧洲的时候,有人因为看见它颜色娇艳,就怀疑它有毒,给它起了个令人闻而生畏的名字——狼桃。这真是给林黛玉起了个“母夜叉”的别名。后来,还是有一位画家有点不相信,拚死吃了一只,才打破了这种错误的见解,使西红柿得到了应得的名誉。
然而,西红柿的茎叶,却又确确实实是有毒的。
想不到一株西红柿竟有这么复杂的学问!
比起西红柿来,社会现象当然要更加复杂。因此,像说西红柿是“狼桃”或“补血”这一类简单化的一言以论之的作法,更加使不得。不仅是不同的事物要具体分析,就是对一个人、一件事的各个方面,也要具体分析。好好坏坏,功功过过,有用无用,都要弄得清清楚楚,还它一个本来的面目。像“西红柿补血”这一类的说法,你说它不对,它又有一些根据;你说它正确,它又过于模糊笼统。这种“大体上不错”的了解,可能比一无所知要好一些,但是安于这种状态,永远也不可能对事物有真正的了解。
如此说来,还需要总的评价吗?总的评价当然是要的。但是,只有在具体地分析了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后,才能对总体作出正确的结论。
由西红柿而能及其它,这是因为:任何事物,只要你下功夫深入观察、研究,就会发现它绝不像你乍一见面时那么简单。对于由千万种复杂的客观事物交错地组成的万分复杂的客观世界,没有复杂的头脑,更加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它,有效地改造它。认识上的简单化常常是和幼稚、甚至和懒惰连在一起的。
避免简单化,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真知灼见之道无它,像要了解西红柿一样,一方面是了解关于西红柿的知识,接受别人已经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不为这些知识所限,大胆地实践,“拚死吃它一只”。这样做去,即使有些事物,由于主客观的多方面原因,不能一下子完全认清,也能在时代给予我们的最大可能的范围内,一步一步地向着真理靠拢。
写到这里,我更觉得西红柿的引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