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十月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8
第8版()
专栏:小诗语文

“十月寒”
夏静岩
据说有一个学写诗的人,诗中有“十月寒”三个字。他的老师批评道:“十月当然寒冷了,这样写,岂不是多余的话!”于是举杜甫用“月”字的句子作为范例:“‘二月已风涛’,记风涛来得太早;‘因惊四月雨声寒’‘五月江深草阁寒’,不当寒而寒;‘五月风寒冷拂骨’,‘六月风日冷’,不当冷而冷;‘今朝腊月春意动’,不当有春意的时候就有春意了,这样写才是有意义的。”老师接着又说:“当然也不完全是这样的,杜甫还有其他的句子,如‘三月桃花浪’,‘八月秋高风怒号’
‘闰八月初吉’‘十月江平稳’等等,这是因为如不用某月点出就不能实录一时之事。以上两类关于用‘月’字的句例,都和‘十月寒’之句完全不同,写诗应该没有一个句子甚至一个字是多余的。虽是这种小地方我们也应该向杜甫学习。”(注)
读了这段话之后,使我联想起元曲中有
“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句子,写法新颖,叫人容易记住。相反地我又联想起唐初文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那一类骈句只是要凑对子,和俗语“豆腐干、干豆腐”差不多,叫人感到累赘和烦腻,也是很不好的。
“十月寒”可算是文章病例之一,虽是对学习写旧诗的人而说,实际上对于一切书面文字都是适用的。我们要求写得精炼些,必须惜墨如金,避免一切多余的话。
从“十月寒”的故事可以得到很好的启发。
(注)根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八第二段重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