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以农养牧 以牧扶农 互相促进 巴浪湖农牧场粮畜齐增产 粮食1960年比1959年增长5.7% 大家畜比1959年增长79%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9
第2版()
专栏:

以农养牧 以牧扶农 互相促进
巴浪湖农牧场粮畜齐增产
粮食1960年比1959年增长5.7% 大家畜比1959年增长79%
本报银川18日电 国营巴浪湖农牧场认真贯彻执行了农牧结合的方针,以农养牧,以牧扶农,促使牧业和农业蓬勃发展。大家畜由1959年的一百三十头,发展到现在的二百三十三头,增长79%。粮食产量1960年比1959年增长5.7%。随着畜牧业、农业的发展,巴浪湖农牧场向国家交售的畜产品和农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60年共出售仔猪一千七百八十六头,而今年到8月底已出售仔猪三千四百零九头。羊毛1960年比1959年增长了59.55%,今年仅夏毛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羊毛产量。同时,每年给国家交售数十万斤商品粮。
国营巴浪湖农牧场是1959年7月由巴浪湖农场和吴忠羊场合并建成的。合并之前,这两个毗邻的农、牧场,都是单纯发展农业或畜牧业的,因此,步子都迈不开。吴忠羊场从1953年至1958年的六年间,羊只繁殖的很慢,主要是因为没有强大的饲草饲料基地,一遇到天旱草薄,羊只就过不了冬春乏弱关。巴浪湖农场1953年建场以来,职工们在荒湖碱滩上开垦出二万一千亩土地,肥料却一直无法解决。1955年和1956年施肥面积只占总耕地的27%;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施肥面积的比例也就逐年缩小,到1958年,施肥面积才占总耕地面积的18%。
合并以后仅两年多时间,以农养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巴浪湖牧场不但逐年建立起较强大的饲料、饲草基地,而且,水稻的副产品——稻糠,每年可有一百多万斤用来喂猪和饲养鸡鸭。提供的饲料数量逐年增长,1959年比1958年增加140%,1960年又比1959年增加6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以牧扶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合并之后,肥料逐年增加,施肥面积迅速扩大。在实行农牧结合的第一年(1960年),农田施肥面积就由18%增加到63%,粮食产量比1959年增长了5.7%。今年的施肥面积相当于去年,但肥料质量比去年有所提高。此外,大家畜的增长,不但改善了耕作和运肥条件,还节省了人力。
国营巴浪湖农牧场贯彻农牧结合,其特点是各有重点、全面发展。所谓各有重点,就是在全场范围内,有以农业为主的单位,有以畜牧业为主的单位。现在全场六个单位中,有四个农业单位,两个畜牧业单位。畜牧业单位中,一个以养猪为主,一个以养羊为主。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在农业队里也发展畜牧业,在畜牧队里也发展农业。在四个农业大队里,都有一个畜牧小队,分别饲养猪、大家畜、鸡、鸭、兔等。在这两个农、牧场合并之前,这四个农业队只喂着几头自食猪,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千四百一十七头。两个畜牧单位,也都有农业和饲料小队,两个畜牧单位共耕种土地两千七百七十二亩,占全场总耕地面积的13%。畜牧单位繁殖的仔畜,除了大量交售国家和供应给附近的人民公社以外,还要把适量的仔畜,分散到四个农业队去饲养,以便充分利用农业队的饲草、饲料和劳动力。实行农牧结合的各有重点、全面发展的方针后,使农业队里肥猪满圈,鸡鸭成群;而在畜牧队里,种植了大面积的粮食作物,解决了饲草、饲料困难。
农牧业结合发展,还使劳力、机械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在农忙季节,畜牧业可以抽出一定力量支援农业;在畜牧业需要劳力的时候,农业也可以用较多的力量支援畜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